今天下午,在办公室里无意间跟数学老师谈起来两位同学,小王和小张。这两位同学都是班里的大活宝,一个课堂上活跃得忘乎所以,一个在课下玩起来忘了自己,学习上都属于迅速下滑的那一种,气得数学老师直跟我诉苦。受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我的火气也被点燃,想起小王近期在课上的种种,的确很过分,都是我“宠”的他,就跟其他老师说的那样,如果我对他狠一点儿,或许他就不敢了。
第三节课是美术,小预备铃响的时候,我来到教室里巡视,发现小王和小张还在打闹,完全忽略在台前领读的班长的存在。本来就有火的我,这次没有控制好情绪,走到他俩跟前严厉地说:“你俩就这么闹吧,总有一天你们会为自己今天的行为负责的!说不定还会被校长赶回家的!”我说完转身就走了,但是,就在转身的那一刹那就后悔了,我这是在解决问题吗?又情绪控制了吧?成了情绪的奴隶怎么可能帮助到学生呢?想着想着,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话: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小张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放学后叫家长交流交流。
下午放学后,我跟小张的爸爸反映了孩子在学校的近期表现,他听了以后苦笑一下说:“我早就感觉出来了,昨天晚上还挨了我一顿揍呢!”
“原来如此!”我有点儿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为什么小张这两天不上进了。
“有两三周了吧,这孩子就是总跟我们顶嘴,叛逆的很,气得我也是不行了才打他的。”
“你打了他管事儿了吗?”
“倒是老实了,可是作业的质量却下来了,错误很多。”
“是啊,教育专家不是说吗,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你打了他,他感觉很糟糕,当然就不愿意再做题了。”
“你说咋办啊,这孩子就是习惯不行,也懒得不行,除了揍也没有啥办法,老师,你也揍他就行!”
“我是坚决不会揍孩子的,我们一定还有好办法帮助到他。他是很贪玩,但是他能静下心来听大人劝告,特别希望我们尊重他,这样的孩子不难教育。”
“我是没有办法了。”看得出这位爸爸很无奈。
“我把孩子叫过来,咱们坐下好好聊聊吧。”
孩子过来了,我们一起坐在长凳上,我首先鼓励了孩子的优点,然后让爸爸真诚地跟他道了歉,发现小家伙的眼里湿润了,我知道接下来的工作就容易多了。果不其然,我们三个人一起想了个办法——建立日常惯例表,帮助小张按时完成作业。如果一周五天都能保质保量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每天可以有看电视的时间,还有活动的时间。当然还可以满足小张的两个愿望,可以买东西,也可以让家长陪着出去玩等。这样一说,小张很喜欢,我们也都因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欣慰。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习惯养好了,能按时完成作业,养成守时好习惯才是一切美好的开始。相信,小张学会管理时间以后,再回头看看今天的错误,他一定会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