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无论是选择“结婚”,还是选择“做事业”或者两项同时进行是出于本人自愿选择,并且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内心就会坦然和坚定许多。
百度对于“结婚”的解释是: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必须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人强迫和干涉。有婚龄的人都懂得结婚不是简单领一纸证书把两个人的关系合法化,而是说从此两个人要分享居住空间,磨合生活习惯,共同养育子女,赡养老人、接待亲戚……
把结婚文艺化就是两个人要“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这个难度并不比“做事业”难度系数低。
首先你要有一个愿意和你一起走向“围城”的伴侣,其次你们还要磨合把两个人新鲜感巩固为更稳定的亲友关系,同盟战友关系,甚至知音,灵魂伴侣关系。
其次还要“防火防盗防小三”,不断清理影响夫妻关系的路障。
再次升化夫妻感情,不在平淡中走散。
而且更为扎心的是:结婚是两个人的事,离婚时,一方消极怠工就可以导致夫妻关系解散。
赵昂老师在《洞见》说:有两类文章很害人,一类是“鸡汤文”,一类是“鸡血文”。害人的原因在于:鸡汤用道德绑架人,告诉人们,每个人都要有一种毫无理智的“善良”,每个人又可以从无知的善良中获得安慰;而鸡血用努力迷惑人,告诉人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大量的勤奋是通往理想的唯一道路,而根本不去考虑努力的有效性。于是,有些人就会认为,我已经“很惨了”,所以就应该成功了;我已经“足够努力”,所以就应该成功了。他们却不考虑另外一个事实:我并未积累足够的认知,我也不了解本质的规律,所谓理想和期待,只是幻觉罢了。
年轻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对一些比我们富的人不屑一顾:“不就有两个臭钱吗?有啥了不起的?”而当我们大多数人从象牙塔走向世界才知道“有两个臭钱确实了不起”,它可以一定程度解决我们大多数人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比如异地恋,比如生孩子去公立还是私立,比如学区房,比如给双方父母买什么价位的物品等等。“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可问题是大部分人还没到“视金钱如粪土的财富自由的阶段”,每个月多出几千甚至几百的收入都可以解决一些棘手的生活工作难题。
所以真的不要说什么“情场失意,商场得意”的鬼话,两者都不得意的人占大多数,那些没结婚事业做的很好的人无疑是把“天时、地利、人和,取势、明道、优术”发挥到极致。她们大多数人享受奋斗的过程,并且觉得成功的果实和爱情的果实一样甜美。当然她们中的一些人也不乏被生活逼近墙角,身边人谁都靠不上,枕边人指望不上,只会帮倒忙,生生把自己炼成了“入水能游,下地能跑”的女强人。
退一步讲,“成功”和“幸福”的概念每个人不一样。有人觉得每年挣十几二十万已经很成功,有人觉得成功就是买豪宅豪车,甚至有人觉得非要去纳斯达克敲钟公司上市才是成功。婚姻也一样,有人觉得老公把钱拿回家就是幸福,有人觉得老公不花心就是幸福,还有人觉得两个人有高品质的精神交流才是幸福,不一而足。
所以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向往贤妻良母的生活就尽可能找一个三观符合的伴侣,别去做什么“女强人”了,哪怕别人看你很成功,其实内心还是比较拧巴。反之亦然,哪些人吃不到葡萄怎懂得“一掷千金”,同款衣服不同色系一下子买几套的快乐,所谓购物选择困难,多半还是经济实力有限啊。没有哪种路好走,也没有哪条路是绝对的捷径,忠于自己的选择,并让自己随时可以有切换当下路径的能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