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反战思想
——第三十一章:胜而不美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老子能把做人的礼节和战争联系在一起。日常在宴席上的坐次是以左为尊,并向而行的时候,左边是起带领作用的,所以老子认为君子日常起居以左边为贵,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吉祥的事物以左方为上,凶丧的事物以右方为上。
兵器,主凶杀,是个不祥之器,不到迫不得已、忍无可忍的地步尽量不用它,但兵器不能没有,它既是战争需要的,又是可以制止战争的。就像50年代我国内忧外患的时候,即便吃不饱饭,饿着肚子也要制造原子弹一样,因为你弱小,你无力,就有虎视眈眈的野心国来欺凌来霸占,所以自己要先强大起来,要有制胜的武器,让别人有所忌惮,不敢肆意妄为,落后是要挨打的,弱小容易被欺负,动物界的弱肉强食同样适用于人类。
其实,战争是最不好的沟通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古代的礼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距离,也即最合适的距离,礼的重要精神是节制,不过分,有规范。沟通差一点,相互拧巴别扭,再差一点,就争斗至到矛盾激化无法沟通,一言不合就开战了,狼烟四起,战争爆发。所以战争应该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战争是为了自卫为了和平,不是欢呼杀戮,更不是什么吉庆的事情,老子也不认为是件好事,所谓“胜而不美”。
无论以什么名义的战争,给民众带来的只有苦难,胜利只是一种意义上的说法,那些敌我双方生命个体的消失,才是人类的大悲哀。胜兵当哀,为了纪念英雄的精神,应当以丧礼的仪式来处理,对死了的人,应当以哀伤的心情去对待,纵是胜利一方,也应当以丧礼的仪式对待战死的人。
2017.12.28
小处不可随便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老子翻来覆去还是讲道,从首篇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始,用各种比喻来阐述,道无处不在,又时时刻刻在变化,如四季的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可小若微尘,也可大到星空,即便微小,但能量强大,抓也抓不住的,天下没有人能支配它。古代侯王若能持守它,遵循规律,见素抱朴,依道而行,那万物就能臣服他,做万物的主宰。就好比大自然中的冷热相交,形成雨水,降下甘露一样,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不需要人们指手画脚的指使和命令,雨露均沾的合情合理。
道在万物生长之前就存在了,但有了万物的存在,才能无时不刻的感受到道。道创造了万物,万物有了名称,有了名称就有了纷争,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功课,从小处着手日积月累就会变大,不管是财富也好,欲望也罢,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被无休止的“大”所压倒,所谓“知止可以不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纷争,就有了争权夺利的蝇营狗苟,和而不同就好,不忘初心就好,抑制自己的贪欲,有容纳百川的襟怀,就像川谷必然流向江海,万物自然离不开大道一样,如此这般,这个世界就安宁和谐了。
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