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妇女节,小妞打算回家一趟,并给妈妈准备一份礼物。
提前一周,小妞就在想:妇女节那天单位放假吗?哪怕是半天。买几点的车票好呢?给妈妈准备个什么礼物呢?要不要提前告诉妈妈自己这周要回去呢?脑海里演练了妇女节当天的各种情形,该如何应对,要如何才能达成回家给妈妈送上礼物的小心愿。
周四,妇女节的前一天。
小妞最终决定不把自己要回家的计划告诉妈妈,打算给她一个惊喜,比如再准备一束花。虽然妈妈嘴上肯定要说不实用,不长久什么的话,但她的心里肯定是开心的,很少有女性不喜欢鲜花的吧。
晚上,爸爸给小妞打来电话。起初小妞以为爸爸要跟自己一起密谋给妈妈准备一份惊喜,然而,聊天快要结束了内容里依旧没有妈妈。小妞有些按耐不住了,提示爸爸,明天妇女节了。爸爸像恍然大悟般说道:“对哦,你妈她们明天村里组织去一日游。”小妞一整个人惊讶住了,不,这一定不是自己认识的妈妈,她怎么会跟别人一起出去玩?不可能,这不是真的,我叫她都叫不出去的。
小妞:“怎么会突然决定出去玩了呢?”
爸爸:“不知道啊,村里组织的,人家来约她,她就去了。”
小妞:“前些年村里也组织呀,人家也来约她呀,她从来都不去。”
爸爸:“这我哪能知道,人家今年就是同意去了呀。”
是呀,自己不也总是让妈妈多出去走走别整天闷在家里,多出去玩玩晒晒太阳说说笑笑的吗?现在妈妈愿意跟一众朋友出去玩了,自己为什么反倒不高兴了呢?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她去玩呢?就因为自己要回家吗?妈妈就必须在家等着吗?自己这么自私的吗?而且妈妈也不是要去很久,当晚就回来的,自己当天也可以见到妈妈的。可是,为什么还是感觉到了落寞呢?小妞想不明白。
小妞:“我明天回来,我没有家里的钥匙。”
爸爸:“行,我跟你妈说,让她出门前把钥匙放你外婆家。”
挂完电话,小妞有一种被抛弃的失落和委屈。
小妞觉得自己这趟回家好像失去了意义,妈妈不在,爸爸上班,家里没人,回去干嘛,不开心。微信约朋友出来玩吧,妈妈有自己的朋友,我也有自己的朋友呀。明天,明明也是属于自己的节日的呀。
邀约微信发出去,微信的那头却迟迟没有回音,小妞感觉更委屈了。
第二天,妇女节。
小妞还懒洋洋地睡在床上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
小妞:“喂,妈。”
妈妈:“钥匙给你放你外婆家,回来了自己去拿。”
小妞:“好的。你们就要出发了?”
妈妈:“是的。你之前那个小的双肩包在家吗?”
小妞:“在的,衣柜的第二个格子里。帽子在第一个格子里,拿白色那顶可以折叠也有防风绳,春天风大,其他的你戴不稳。小包的纸巾在抽屉里,太阳镜在化妆台左边的第一个柜子里,防晒霜是粉色的那瓶。桌子上有个茶棕色的小水杯,那个杯子轻一些,也有绳子方便你拎,你用那个吧。早晚天凉,记得带个外套。”
妈妈:“行,你咋知道我要找这些东西。”
小妞:“我是你女儿呀,自己出门注意安全。”
妈妈:“好的。”
没有结束语,电话已经挂断了,好像很着急的样子。这就是妈妈呀,依旧没变,自己的话一问完总是等不及对方说完话就挂了电话,有时候一件事给她打三回电话才说得完,她嫌你啰嗦,你怕自己没说清。小妞茫然地扔开手机,继续睡。
出门上班,物业在门口给每一位女性送上一支鲜花。从物业手中接过,是一朵香槟色的玫瑰,正是小妞喜欢的花品之一,开心。玫瑰外面用塑料包起来,拿在手上不会被刺刺到,再捆上一个米色带闪的丝带扎成蝴蝶结,阳光下闪闪发光,小妞很喜欢,亮晶晶的东西。
上午工作结束,下班,午饭,收拾东西准备赶动车回家。
妈妈不在家,给她准备惊喜和礼物的心情也没有了,小妞也没有再按原计划特地绕到花店给妈妈买花,也没有再准备其他的礼物。
车上,小妞才收到朋友的微信,说她今天邀请了朋友到家里聚餐,不知道小妞这周会回家,邀请小妞一起过去聚餐。小妞回,不了,你们聚吧。不是因为是临时邀约所以不高兴,而是因为没有了专属感就宁愿不要,这一刻的小妞,任性又自私。
今天是属于每一位女性的节日,但好像不是属于小妞的节日。
到站,下车,小妞任由身子惯性地向那个熟悉的地方移动。这条走了几十年的路,修了又修,但那熟悉感是刻在骨子里的,忘不掉,走不丢。
一路上,小妞总觉得今天村里哪里不太一样,但又说不上来是哪里不一样。
路过村口的理发店,小妞停下脚步,犹豫了一下,走了进去。
小妞:“丽丽姐,帮我剪个头发吧,剪短,像上次那样。”
丽丽姐:“哟,回来了呀?这又剪啊?还没多久呢,都没长长多少。”
小妞:“没事,就再剪短些就好。”
丽丽姐看小妞一副决心已定的样子,便没多说什么。洗头,剪头,好像很久,又好像没过多久。
丽丽姐:“好了,今天没什么人,也没什么事,剪得慢些,耽误你了。”
小妞:“没事,的确也没什么事要赶,谢谢你剪得那么用心呢。”
小妞抬头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剪得认真吗?好像是剪了挺久的,但,感觉也不是很认真的样子呀,肉眼可见的层次(坎儿)。罢了,20块钱还想要什么自行车,发绳一扎也看不出来。
付了钱,跟丽丽姐道别,继续沿着那条路向前走着。
今天的村子真的不太一样,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呢?
哦,对了,今天的村子格外安静,好像一下子少了好多人,看不到三五成群的老面孔在街上搭话聊天,听不到隔老远就传来的大笑和吆喝声,村里太安静了,让人不习惯。
到了外婆家,只有舅舅在,拿了钥匙,小妞转身要走,舅舅叫住了小妞:“还有你家的两箱货,你一会儿过来搬一下。”
小妞转头一看,的确,箱子上还写着妈妈的名字。小妞走过去试图顺便带走,然而,有点重。“得,我回趟家,带小推车过来搬。”
到家,放下东西,给爸妈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再多问妈妈一句今天是不是有货送过来放外婆家了,妈妈说是的。小妞不想动,搬东西好累的,但腿自己走向了仓库去找小推车。
到了仓库,开灯,打开门,却进不去。低头一看,被一块板子挡住了。板子?哪里来的?啥时候有的?也推不开呀,我能跨进去,但小推车出不来呀。不对呀,小推车进不去怎么搬货,又多又重,还每次都跨这么高的板子搬货?不应该呀。
把走廊上的灯也打开,研究一下,拆下板子,进了仓库。
仓库,好像也变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哦,对了,年前相关部门来检查,说仓库不合格,要做改进。这该是爸爸自己改的吧,看得出来粗糙简陋的痕迹,但该有的也算是都有了,门、窗、空调、温度计、湿度计、挡鼠板、分区,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又好像不太像那么回事。罢了,推上小推车,去拉货。
把货拉回来,也不知道要放哪儿,就先放门口让妈妈回来归类吧。放回小推车,把板子装上,关灯,关门。
到家了,好像也没到家。是熟悉的样子,好像又是不太熟悉的样子。
年前小妞给爸妈买了洗地机,到货后给他们发了操作视频,但老说不会用,又喜欢得紧,也就没退。得,试用这事儿还得自己来,教学这事儿必须手把手。
把功能都试一遍,正烘干着呢爸爸就打电话来了。
爸爸:“来城里吃饭吗?今天你过节,我请你。”
小妞:“不了,你下班就回来吧。”
爸爸:“不想做饭。”
小妞:“我也不想做饭。”
爸爸:“来城里吃吧,我带你去吃你喜欢的那个鱼。”
小妞:“两个人吃不完,不去了。你回来的时候顺路带碗米线吧。”
爸爸:“你过节呢,就吃碗米线?寒酸了,你确定?”
小妞:“确定。”
爸爸:“给你带个大碗。”
小妞:“不要,吃不完,浪费。”
拉扯一番,爸爸最后妥协了,但小妞知道他肯定只是嘴上妥协。果然,爸爸给每人加了个大鸡腿,是真的大鸡腿,四分之一个鸡的那种大鸡腿,是爸爸的风格没错。
吃完饭,爸爸去喂鸭子,去地里浇水,小妞跟在爸爸屁股后面观摩了一圈,风太大,回屋看书了。
妈妈,还没回来。
天黑下来了,小妞点上小台灯继续看书,被温馨的安全感包围着。
房间门被推开,妈妈回来了。一进门就把包递过来,“你自己收拾吧”。得,是亲妈。
小妞一边收拾,一边听妈妈一脸兴奋地说着今天的经历。去吃了什么好吃的,玩了什么好玩的,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看到了什么好看的景色……小妞嘴角上扬,你开心就好,今年的节日过得真有意思。
爸爸从地里回来,妈妈又兴高采烈地跟爸爸说了一遍,去了些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好景色,吃到什么好东西……开心的像个孩子。小妞不禁在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呢?
转身去烧水,给妈妈泡脚,玩了一天的妈妈洗漱完很快就睡了。
小妞没有对妈妈说出那句“节日快乐”,也没有送出什么礼物,更没有什么惊喜,但看上去妈妈今天过得很开心,这就够了,小妞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