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胜先生是山西运城盐湖区人,系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书法家、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盐湖区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其书作用笔灵动、结体逸美、章法严谨、墨色分明,大字浑厚磅礴,极富吞吐风云之势;小字婀娜多姿,颇具风流倜傥之采。因此,不仅广受业界好评,也深得社会各界以及普通民众喜欢。
我与先生是在六年前通过一位古道热肠的老友介绍相互认识的。那天,阳光正烈,暑热难耐,在老友的客厅里,我们初次相见。他身材精干、面容娴静、言语谦逊,一下子使我燥热的心清凉了许多。寒喧了一会儿,在主人的邀请下,我们上到二楼的书房动笔切磋。这样,我不仅得以亲眼目睹他挥毫泼墨的风采,而且非常荣幸地得到他的赠书。观其运笔,不疾不徐,从容坚实,无丝毫懈怠轻浮之气;察其效果,庄重典雅,气韵畅通,无半分造作玄虚成分,真是人书合一、至真至诚啊!我不由暗喜:能结交到先生这样的书友,真乃人生幸事!
其时,先生已经退休两年,空闲时间充足,更是致力于书艺攀登和书法创作。几年间,临创无数,感悟颇丰,书艺精进,在南风广场参予‘’黄河金三角书法名家作品展‘’时,广受关注和赞誉。至于大大小小的各种征稿活动,也是积极响应,高质出手,因此,倍受有关部门信赖和倚重,常常委托其发动宣传、收稿审查。谈到每年的书法家下乡义写春联活动,先生尤是乐此不疲,从不畏冷嫌烦,他总说“能用手中的笔为老百姓送去新年的祝福,真是莫大的荣幸”。
先生在人生之秋,于书法仍有如此的修为、耀眼的成绩、无比的热情,对正值盛年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感召和激励。
为了探究背后的原因,了解他的书法人生,近日笔者与先生行了一次短暂的详谈。他说:
其实,自己小时侯和其他孩子一样,并没有什么书法天分,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写仿,自己也只是依葫芦画瓢。可能是比别人多了点认真,到了五年级时,自己的字就在班里冒尖了,因而常常被老师指定出板报。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初中,对于写字的兴趣也就逐渐浓厚起来。可是,那时侯还谈不上是练习书法,因为没有帖子系统对临,只是看到喜欢的字,多瞄几眼,在膝盖上划拉几下,然后默默记到心里。
要说正式习练书法,应从1968年算起,当时他16岁,在大队卫生所当卫生员。一次工作间隙,发现房间墙角有一堆被当成废纸的书籍(“四清”时从各家搜集而来),于是拨拉翻寻,蓦然间,清朝何凌汉(何绍基父亲)编著的四本碑帖奔入眼帘,心中不由狂喜:一直没钱买的字帖,就这样于不经意间突然降临到了自己手中,真是老天开眼啊!及至打开翻看,更觉找到了一个打开世界的窗户:实用的楷、行、草诸体皆有,而且字字精美,本本耐看,照此勤学苦练,一定会成为书法高手的……
从此,他一有空,就找来废旧报纸,以帖为师,舞弄起笔墨来,以致常常怠慢了医生师傅的吩咐。大哥得知他对学医不上心的原因后,怒不可遏,扔掉墨盒,折断毛笔,想以此彻底纠正他的“不务正业”。谁知,他心志如铁,愈挫愈勇,依然坚持着他的爱好。其间,村里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文化大革命运动,几乎家家户户门上都需要用毛笔写个“忠”字。村子里虽有一位老先生,但整日忙于在显眼的墙壁上书写《为人民服务》等老三篇和各种各样的大字标语等公共事务,私人的事情很难顾上。于是,在书法上崭露头角的他便有了施展的舞台。就这样边做卫生员边临帖边为村民进行些书写服务的时光一晃,两年多就过去了,他也终于为一生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底子。
1970年12月他应征入伍,成为驻扎在天津塘沽区某部队的一名新兵。因为兼具卫生员和书法特长的经历,很快就成为团卫生队的文书。有了这样的身份,他学书的条件就便利多了。天津市劝业场(后来的百货大楼)经销书画,他陆陆续续从那里淘到了很多好帖,如:三希堂(36本)、《墨池堂帖》(历代名家)以及自己喜欢的赵孟頫、成亲王、岳飞《出师表》等名家墨迹,这为他开阔书法视野、遍习名家技法、提升书艺水平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一次,当地文化馆老馆长、著名书画家康永明来到兵营,看到他用广告色书写的板书后,十分赏识。这样,他就得以拜到名师门下,时常接受其点石成金的指导。可以说,在部队五年的时间,是他书法进展最快的时期。
1975年复员后,又是因为书法特长,他被安排到泓芝驿医院从事常与笔墨打交道的会计工作。期间,因为经常被卫生局抽调书写档案,所以得遇在书法上有些造诣的中央共青团下放干部刘格山。在觉得已很难对他再指导下去时,刘格山又介绍他认识了本地享有盛誉的书法家、临猗县文化馆老馆长雷朴才先生。此后,在雷先生的具体示范指导下,他的书艺得到了进一步精进。
1979年底,他的一笔好写被公社看中,从此进入政府部门做了国家干部。1982年运城地区举办现场书法比赛,他斩获了二等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成为运城书法界一颗耀眼的新星。从报纸上得到消息的雷朴才老师,难抑激动兴奋的心情,向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并明确表示,你的书法已初具风貌,当以己为师、以古为师了……1985年6月,运城电视台对他的书法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可谓名声大噪。
出名之后的他,并没有头脑发热、滋长傲心,而是在勤勉工作之余,更加潜心于书法的研习,注重综合修养,多方涉猎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书风。其作品多次在《山西日报》、《山西对联报》、《运城日报》等报刊上刊登,并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的书法展览及邀请展(如:欧阳询全国书法展),获得金银铜等奖项。其中一些作品还被北京军事博物舘、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收蔵。如今,运城市很多党委、政府机关的办公大楼里还挂有他书写的牌匾。至于民间,就更无法统计了。由于在书法上的突出成绩,2002年盐湖区书协改选时,他以高票当选为副主席。此时,可以说几十年在书法上的孜孜以求,使他终于赢来了真真实实的功成名就。
在新的起点上,他愈发勤谨努力,刻苦探索,书风又呈新气象:用笔大胆,巧于铺毫;笔画纵横驰骋、风雷万千;突破规整章法,谋求变化出奇。
时光飞驰,一晃就进入2018年,他已是66岁的人了,然而一颗好学上进的心还如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一般咚咚作响。恰逢盐湖区组织书协骨干研修班,他就积极报名参加、虚心认真地学习。期满后,他还感恩满怀地写了份收获,其中有云“刘聚森老师倾囊传授独门绝技,校正我数十载的书法理念与陋习。感悟有三:一曰精临专一,品其点线结体;二曰严师传教,学其思路理念;三曰广纳博取,丰富作品内涵。”此后,他还按老师要求认真完成了《圣教序》的临写及创作作业。这真是:花甲之年做学生,艺无止境永攀登啊!
如今,年近古稀的高安胜先生依旧每日临创不辍,满腔热情地活跃在运城的书坛上。问其原因,他淡然一笑道:"书法成就了我的人生,它已成为我须臾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下附高安胜先生部分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