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兴奋了,不停地吸烟。烟有害于健康,会早死的!死?此时此刻,这是一个多么遥远而抽象的字眼。从无中来,为何不能回到无中去?" ——周国平《内在的从容》
这本《内在的从容》是周国平先生按时间顺序结集的第三本随感集。第一次知道周国平这三个字记得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吧。但那个时候仅限于“知道”或者“听说过”。而真正“迷恋”上他的文字确切的说应该是在大学毕业前后之际。那段时光,毫不夸张的说因为对前途的迷茫、恐惧,以及对未来缺少安全感的痛苦、孤独,让我有幸接触到了哲学,去拜读了叔本华、尼采等悲观色彩浓烈的哲学大师的作品,然后对哲学类的随笔产生了兴趣,后来就陆续看了周国平《爱的五重奏》、《生命的品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等哲学随感集。
刚开始看的时候,其实很难静心去思考作者字里行间所要阐述的观点。毕竟,之前大多是看小说、传记之类的书籍,就算看西方譬如培根、蒙田等大师的随感集,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通俗易懂再加之西方的随笔大多短小精悍、观点清晰、例证明确,虽然是翻译的作品,看的时候反倒可以很快的被带入。而中国本土哲学家的书籍看的甚少,当然国学除外,刚开始看周国平的文字时,第一感觉是他的文字很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惊喜之美,“欲看深闺女儿貌,布帘遮蔽只闻香”的含蓄之美,第二感觉是他的观点看似有点鸡汤之味,但又与之相异,他有近乎完善的方法论论证,需要慢慢体悟,才能感受到道不远之,可谓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当然,我不是他的忠实粉丝,只是对他的某些独特的观点产生了共鸣,被他的文字及表达方式有所被“折服”。下面,贴出了《内在的从容》中读过的感受最深的几段语句,给予分享。
“倘若你是一个智者,你就会知道,最曼妙的好运也不该排除苦难,最耀眼的绚烂也要归于平淡”
“人在旅途,怎能没有乡愁?乡愁使我们追思世界的本原、人生的终极、灵魂的永恒故乡。总括起来,“记住回家的路”就是: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记住从世界回到上帝的路。人当然不能不活在社会上和世界中,但是,时时记起回家的路,便可以保持清醒,不在社会的纷争和世界的喧嚣中沉沦”
“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把你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智力素质的一个检验。把你在社会上得到的地位、权力、财产、名声都拿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心灵素质的一个检验”
“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让自己满意,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给他(她)们带来快乐”
“事实上,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切真实的悲剧都仍然是平凡生活的组成部分,平凡性是它们的本质,诗意的美化必然导致歪曲”
“自然科学是针对自然界的问题讲故事,社会科学是针对社会的问题讲故事,文学艺术是针对人生的问题讲故事,宗教和哲学是针对终极问题讲故事”
“在任何时候,我的果实与我的精神之树的关系都远比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精神上的顿悟是可能发生的,不过,它的种子必定早已埋在那个产生顿悟的人的灵魂深处。生老病死为人所习见,却只使释迦牟尼产生了顿悟。康德一辈子没有走出哥尼斯堡这个小城,但偏是他彻底改变了世界哲学的方向。说到底,是什么树就结出什么果实。一个哲学家如果他本身不伟大,那么,无论什么环境都不能使他伟大”
“不妨把灵魂定义为普遍性的精神在个体的人身上的存在,或超越性的精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存在。一个人无论怎样超凡脱俗,总是要过日常生活的,而日常生活又总是平凡的。所以,灵魂的在场未必表现为隐居修道之类的极端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恰恰是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
“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惟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人类天性中有一种不可消除的冲动,就是要对世界和人生的问题追根究底。这种冲动虽说提升了人类存在的精神品质,但并不有利于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仿佛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上天就只让这种冲动在少数人身上格外强烈。古往今来,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里,都有这样一些怀着强烈的形而上学冲动的人,不妨说,他们是一些中了形而上学之蛊的人。这样的人倘若同时具有巨大的才能,就可能成为精神领域里的天才。可是,倘若才能不足以驾御强烈的冲动,情形就惨了,很可能会被冲动所毁而毫无积极的结果。在一般人眼里,凡是痴迷于精神事物的人都有疯狂之嫌,区别在于,有的人同时是天才,有的人却仅仅是疯子。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是人类精神追求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书也就读完了三分之一多点,摘抄的句子倒不少,因为第一次正儿八经写书评,书还没正式读完,所以今晚的书评就写到这儿呢。等读完三分之二了再续中篇哦。真心讲,上面分享的句子仔细去思考,有的真还是那个理儿,譬如,“倘若你是一个智者,你就会知道,最曼妙的好运也不该排除苦难,最耀眼的绚烂也要归于平淡”,完美必定是以不完美为前提,圆满必定是建立在缺憾之上,自由必定是以不自由为基础,而很早之前叔本华就说了,与幸福具有否定的特质相比,痛苦则具有肯定的特性,因为享受痛苦才是人生的本质所在。一个人是否过的幸福,就要看他/她一生中的悲哀与痛苦的程度以及以何种心态去面对,这些才最具有肯定的特性。因此,所谓真正的好运、幸福、绚烂等都是短暂、可遇不可求的,而我们更应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智者的心态去成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