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激菲莉斯,还有另一个原因。随着本书声望日隆,她可能是想提醒我,应该保持谨慎谦虚的态度,脚踏实地,继续做好工作,所以对我说:“你知道,它可不是你写的书。” 我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她不是想说《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不是我的作品,而是想说这本书写出了许许多多人的心声,就像是出自上帝之手。尽管如此,本书也并非尽善尽美,一切缺点亦应由我负责。尽管它可能还有某些缺憾,但因其独有的价值,至今仍为无数人所需要。我也始终清晰地记得,在逼仄的办公室里,当我一边忍受孤独,一边为它倾注心血的时候,仿佛冥冥之中,我得到过一种帮助,一种神秘莫测、犹如来自上帝的帮助。当然,我不晓得帮助究竟来自哪里,但我坚信,那种奇特的体验非我独有。实际上,帮助,帮助,帮助——它是这本书最终的主题。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最终主题就是帮助。实际上,我相信,大部分书的主题,都是帮助。作者写道,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帮助着作者。其实也是作者的一种自谦,如果作者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没有文笔功底,即便有灵感帮助他,他也写不出这样的名作。有一定的准备,才能看到机会,并且把握住机会。帮助他人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自己成为了一部经典书籍的作者,同时也借由这本书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找到自己。
工作上,要充实自己,才能把握住机会。帮助别人成长,新进的新鲜血液,有困惑的同事,也是在成就自己。冥冥之中自由安排,只要自己充实做好准备,要自信的去争取机会。生活中,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帮助他人,多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多赞扬优点。积极性的思维方式,避免灾难性思维,应该化思维,合理化思维,注意自己的喜好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