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一切可以栖息停留的地方,称作“家”。蜗牛的“家”,它随身带着。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家”的不确定性。也许我是一只“蜗牛”,到哪都有我的“家”。
年轻的人们大都不稀罕安稳,“旅行”到此,我换了个新居。
现在的我,与同学一起合租在学校对面的一栋民房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我的房间更是尤为大,倒是可以让我的思维得到足够的发散。这确是我现阶段想要的生活,五年制专业,余出来的一年,我想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至少,也要得到一个更为深、并且远的格局。
城市里有许多层叠交错的方格子,里面塞满了人际网,靠得近却离得远;乡野里的独门独户被“走街串巷”连接起来,离得远却靠的近。人,注定就是要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的提出,让我感知到,生活在唯一仅有的空间里,注定要与旁人发生“关系”。我们要找到那些既能促进自身发展又能改善对方世界的“共同体”,才能让命运大放异彩、源远流长。选择这样一个独立的空间,正是为了减少那些无用的社交。
近段时间,网络上刮起了一股关于“旅行青蛙”的风潮。我虽不玩游戏,但也大致懂得它的“玩”法儿。我向往这只蛙的生活,它把“孤独”过得无比热闹。即使没有那些“共同体”,也同样可以赢得无数关注。
而房子,它是在人的占有欲下滋生的产物,怎样才能获得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空间?成为当代人费解的问题之一。同时,它的大小与数量,面与里的精致与否都决定了你会和他人发生怎样的“关系”。精神层面上思考的问题大都是抽象的,抽象的事物不容易获得理解。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些“外物”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人的生命。
房子里若是乘着感情,那就成了“家”。奇怪的是,大多数人,虽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对“家”的定义却是唯一的。他们认为,人可以有很多暂时停留下来的居住地,但只会有一个永远离不开的家,或者是没有。而我不是,因为我太过轻易地寄托自己的感情。“处处留情”的我,把这个世界当成了我唯一的“家”。当我收拾好行装,离开那些挥洒过自己的喜怒哀乐之地时,我总会留下自己的“念”。
新居总会变旧屋,我对此的新鲜感也将变成怀旧情。这个将填充我余下一年回忆的地方,仅为你写下这开始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