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上映的时候是在11月中旬,同期上映的电影中比较卖座有《毒液》《神奇动物在哪里》。由于后面两部电影是粉丝电影,相比之下就突显出《无名之辈》的普适性,再加上这两年任素汐作为演员积累的好口碑,章宇在《我不是药神》中堪称惊艳的表现,这部小成本电影得以票房口碑双丰收其实也是资料之中。
我并不是在电影院看的这部电影,因为很多电影如果没有特别的效果加成,其实不值得专门跑去电影院看。我在电影下档后两周左右在腾讯视频上看过了这部电影,同时也按照自己的习惯看了很多豆瓣上的影评。这样让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观影水平,对于制作者来说也是致敬。
如题,我们都是被感动的无名之辈。
每个人被感动的片段都不一样,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是胡广生,李海根在天台帮助马嘉祺拍照的那一段。在剧情推展到那一刻的时候,我特别希望电影能够停下,我喜欢那种带着“与自己冰释前嫌“的感觉的情景,让观众觉得很轻松,也是导演的仁慈。这也源于生活中我是不太会调解自己心态的缘故,不太会和自己相处,时而自尊,时而自卑,时而自我怀疑,深陷于这个社会对我的评价,学不会与自己握手言和。
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剧情立马急转直下,天气也呼应了这种翻转,顷刻间大雨倾盆,冲掉了所有美好,同时将我的心也浇的冰冷。
其实看到这里,我已经算是看到了自己,看到自己,这部电影其实就算看完了。后面的的剧情充满了巧合,其实我不太喜欢,因为《心迷宫》珠玉在前,对比之下,编剧的功力还不够,使得情节显得老套而牵强,这一点也是豆瓣影评里面喷的厉害的一点,不再多提。
我还是想谈谈我们,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易感人群,具备人性的我们。为什么要说到人性呢?因为我们有了人性,我们才会一遍又一遍的感动自己,看到电影中的一个又一个人物,总有那么一位仿佛就是自己。所以才会说感同身受,嘲笑或者承认自己就是那个无名之辈。这也正是这部电影口碑炸裂原因所在,我们看到了那个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冲动妄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自己;看到自己也曾踌躇满志却选错目标,“抢了假手机”的愚蠢行为;看到了一事无成,被家人嫌弃的自己;面对现实,我们就像马嘉祺一样无能为力。
很可惜,结局也是个悲剧,就像我们的现实生活总是难以让人满意。
罪犯终究还是罪犯,马先勇背负着一生的歉疚死去,可以想象瘫痪的马嘉祺知道自己的哥哥被胡广生杀害之后的痛苦,女儿终究失去了父亲。而我们,旁观的是别人的故事还是自己的结局呢?我们是该看到小人物挣扎生存的希望呢,还是看到现实的残酷呢?这是电影留给观众的终极思考,看来导演也并不仁慈。
只感动自己是不够的,这种感动廉价易逝而且脆弱,看电影不是我们花时间听导演讲故事,而是要看到故事主人公的多个可能,我在其中看到了马嘉祺对胡广生的影响和改变,看到了妹妹对哥哥的谅解,女儿对父亲的原谅,这些都像一颗种子埋了下去,那就是无名之辈并非会一直籍籍无名,电影之外,有人看到了希望。
从来不以结局来评判一个故事的喜或悲,这是我一直秉持的观影标准。因为虚拟的故事都是现实生活的戏剧化,而生活,并非一成不变。
依依东望,望的就是毕其一生,现在我才24就看到了结局,那真是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