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以后我才发觉我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是错的,时间花了不少,但是效率太低,以至于成绩居低不高,导致我高考没考好,也考不好,接下来大学理所当然的上了专科,专科毕业找工作时忽然发现,工作真的不好找啊。这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成就了现在的我。想的太远,无奈能力太低,抱负太大,无奈停步不前。
为了高效,或者说是为了偷懒,我一直在寻找所谓的捷径,我想通过杠杆原理来撬动更大的理想。我不停的寻找,不停的去找测试,我想发掘自己的潜能,这样我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成功。寻找之中,我貌似找到了些东西。道与术。
先说术,我所理解的术就是旁人眼中的方式方法,就像一道数学题的解题步骤,就像你抵达目的地的路径。而术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模仿,对,高精度的模仿,你可以不会解数学题,但是你可以模仿啊,从解题步骤的第一步一步一步的模仿,跟着别人学,依样画葫芦,高级的模仿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有的东西模仿多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就会把自己在模仿过程中想到的东西添加进去,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自己的东西。但是模仿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一旦模仿对象稍微的变一变形,估计就要歇菜了。还是拿数学题举例,例题很简单,模仿例题也很简单,跟例题相似的题也能做出来,可是一旦题目变型,纯模仿的人是做不出来的,数学老师常说举一反三,这就是数学题的本质。模仿是单线的,如果在一个维度上的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换个维度就不行。这就需要更多的东西了。
术的方法不行了,这就需要道了。我所理解的道,是举一反三,是触类旁通,是从外表看到本质。听过一段语音,说的是埃隆马斯克,他是一位跨界的奇才,从paypal到航天飞机,再到超级动车,如此跨界,若没有非凡的才能绝不能在每个领域都那么成功。从一件事情看到本质,就是找到了道,再推及其他领域,同样适用。道这个东西太抽象了,也非常人所能及,只能一点儿一点儿的练习,去接近道。如果能掌握这种推己及人的能力,做事情的话会事半功倍,学习其他的领域的东西也能很快的入手。
今天认知了一个东西,推及道和术,术乃惰性知识,没有太大用途,只是些趣味性罢了。我发现我看的书也属于这一类,就像财经类知识,我从东边学一点儿,又从西边学一些。看起来能充数,但是又好像一个摇摇欲坠的大楼,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倒塌,我知道,我没有形成一个知识结构或者说知识体系,只能靠源源不断的惰性知识来堆积,只能去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者写过的书,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只能增加些生活的趣味而已。如果我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有自己的认知的话,,那么经济学完全可以成为我认识世界的工具,或者说是与世界交流的工具。经济学完全可以支撑起我对世界所有的认知。这就是从术变成了道,从模仿变成了创造,这可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努力,学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