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若桃
1
如果不是儿子生病,我也不会知道三岁的他,已经完全懂了这个世界的语言。他成长带给我的感动,激发了我内心的狂野和释放。
想着他打吊针时的淡定,想着他面对病魔的坦然,想着他在公交车上自己扶着把手,想着他说话有着自己的思绪和逻辑。
身为母亲的我,又岂能放下诗和远方?
张克群教育自己的孩子: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要是觉得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一生就完了。
女儿生病发生了一些事,儿子生病便是火上浇油。
家庭中的事情难分对错,各自都有充分的理由,其他的就只有埋怨、指责。
婚姻带给我的不安和恐惧,深深的刺痛着内心。无数次的以泪洗脸,无数次的暗伤,婚姻的本来面目逐步清晰。
那年我23岁,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学生。我不知道恋爱以后要面临的婚姻是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自己养育孩子,都演变为一次又一次的权力之争。
夫妻间的交流,一直只是口头上的言语冲击。忍让和宽容,给了他们伤害自己的底气。家对于某人而言,只是一个类似旅馆的地方。
这路越走越迷茫,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这是你想要的吗?当时为什么要结婚,要生小孩?这样的婚姻能和我没有步入社会历练而等价交换吗?
有两双手,随时可以控制婚姻中的某个人,然后引发一场又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把彼此逼成婚姻中的“暴君”,谁也不敢让着谁了。
有人说,你要给对方一个台阶。可是很多时候,给了对方一个台阶,就得把自己摔下去,身心疲惫。
2
觉得累了,倦了,心凉了。
搭上去远方的火车,由于买的是上铺,不得不和别人交换。
或许是运气了我,下铺的一个姐姐,很热心的和我换了位置。更有缘的是,她和我在同一个站下车。
在车上,我们并没有什么言语交流。一晚没睡的我身心疲惫,强打着精神和孩子一路玩乐。下车前的半个小时,把熟睡的儿子叫醒,听着那姐姐打电话,才知道她是回来离婚的。
电话的另一边是她老公的妈妈。
刚开始的时候很客气,知道她离婚的心意已决就开始埋怨,威胁,说她没心没肺。
她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你儿子在外面找女人,而且是一个换了一个,就没有错吗?
我心里一阵荒凉。
后来下车,她很热情的帮我提行李,在等车的时候,她告诉我:十六岁就和她老公在一起,十八岁生了第一个孩子。
她努力的挣钱,老公努力的花钱。结婚十几年,唯一买给她的是一根几千块钱的项链。还是她强烈要求的。
她老公对别的女人都是有求必应,落落大方。
帮她老公经营门店的十来年,没有买过好的衣服,没有好好的犒劳过自己。自己外出打工的时候是身无分文。然而要离婚,老公的母亲说她不考虑小孩。
最让我感动的是,面对这些曾经的伤害,她表现得风淡云轻。
我想,她一定纠结过,犹豫过,痛苦过。但渴望自己的生活,让她有了不寻常的勇气和力量。
我想,她离婚的念头一定在心里盘旋了很长时间。老公屡次出轨,矛盾不断升级。争吵不断的日子里,或许是青春给的一道罪恶。
最终她还是拿出了自己的选择,不忍受婚姻的苟且,踏向自己的诗和远方。
我佩服她,也被她身上的气质所吸引。阳光,纯真,善良,把自己活成了少女。
3
上车之前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当她听到我要独自带着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她,哭了。
她说:我只是担心你。
只是担心你,这五个字温暖着我那时已冰冷的心。
大学以后我的每一个选择,他们都是默默的接受。从来不干涉,不指点。每次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都是无怨无悔。
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女儿自己选择的路,自己慢慢的走。不管路途多么艰辛,都有诗和远方在等待。
走的时候,孩子爸帮我把行李放进车的后备箱,那一刻,我并没有感动。
对于他,或许,真的,心已结冰。
不管怎么说,上帝总是眷顾我的。在滴滴车上发了一条朋友圈:我把家带走了,再见曾经。
好友们纷纷来信问我:怎么了?
我忍着,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去向。
我需要静静。
然后好好的考虑自己的未来,孩子们的诗和远方。
事实胜于雄辩,但愿未来安好。
bIkQ�X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