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学习《答友人问书》,听读原文,听博仁老师的导读,开启美好丰盛的一周。
《答友人问书》是阳明先生给学生的回信,也是阳明先生关于心学“知行合一”最重要的论说 。
1、先生解答了“学问思辨”和“笃行”就是知行合一一件事的疑问。
先生认为在学问思辨上下功夫就是行,而学问思辨不能悬空去行也是知。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所以孔子一直说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不知行合一则是冥想妄作而已。
2、先生解答了学生关于陆九渊心学和朱熹理学相同之处,与先生知行合一不同之处的疑问。
阳明先生认为圣贤学问都是良知,真相之说,只是有时说法不同而已,我们要从起心动念去觉察,而不是看表面的异同。后世论学,都只是私心浮气,扣字眼,而没有真正的求同存异,去闻思修证悟。
3、先生最后回答了学生关于阳明先生知行合一说陆九渊心说的异同疑问。
知和行原就是一个功夫,只是为了后学之人方便理解才用知、行进行方便之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是果。只有把知行做一个说,才能真正的在事上炼镜上磨。自古以来,圣贤之说,格物致知,惟精惟一,象山心学,都是说的一个道理,也就是我们的良知,我们的心中本就有的知善知恶的良知,然后为善去恶格物,去明觉精察、证悟本就光明的良知之心。
反复仔细去阅读这篇文章,与先生同频共振,感受阳明先生心学知行合一的大道至简。
我们总以为我们学习各种传统文化是在找那个知识,找那个良知,而良知本就在我们的心中,“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们的心本就无善无恶,是那个纯粹干净的一体,只是因为被私欲蒙蔽了太久,所以才要去笃定的修行,去觉察修证,去让良知在生活中行出来。
如何才能知行合一呢,就是活在每一个当下,觉知自己是否在喜悦和平自在爱中,带着这份良知去活出真实纯粹的自己,这也就是带着自省利他致良知的圣贤之志,也是致良知平台一直践行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