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因自习太晚了,今天也不想动笔了,但读着文质先生的文字,渐有感触。
人的成长有赖于天命,而所谓天命是父母给的,健康、家族遗传、智力状况、人的相貌、身高、精神状态、性格——生命的积累。而这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一个人天然的、与生俱来的东西,这些东西其实是很难改变的,会蕴含着很深的潜质、或暗藏着某种羁绊。
在教育过程中,要将一个个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看待,而不能单一的是个学生。这个人是具体的,特殊的、复杂的,是不可知的,这个人本身对自己也没有深刻的理解的。所以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不要去狂想,我们总觉得自己辛苦付出后孩子们就都应该进步,都应该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但经过努力后,你会发现很难改变现状。
诸如我新接了一个班级,有一年了,可还没有达到我所期待的样子,而且有时会令自己很失望,经常反思是不是我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并为之不断改变策略,可仍不理想。有时我也会急火攻心,十分严格的批评,可后期却发现他们不喜欢我了的同时也会不喜欢这个学科。有时我也想再给孩子们一点点时间,再给我多一些机会,可考试却不会等人,人们的衡量标准是不会变的,我想运用慢的艺术来融化坚冰,可终究会为了应试,运用强化记忆和题海战术的方法与时间赛跑,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考场上。可有些孩子家长也是放弃了的,正如文质先生所说,生命有他的内在节律,有他的可能性,也有他的局限性,我需要做的是尽力和适时的推动,这已经很好了,还奢望什么呢?过多的期待也只能是违反发展规律吧!如果他们能拥有温和的、善于快乐和微笑的好性格,那在未来不管是否能上一所好大学,也许他们也能拥有一个好人生,不是吗?因为他获得了幸福的钥匙——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