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离开家乡已经十几年了。家乡的米粉已经渐渐变成了心头鱼翅一样的美味,因为米粉好找,但家乡味难寻。
童年时家里穷,只有赶集卖东西得了一点钱,家人才会带我去吃一碗米粉。四姐家的米粉铺子最受欢迎,在老街街头的黄金地段,每次去都排队。四姐家的米粉,用实在的筒骨熬得的高汤,汤色如水,味道却鲜掉舌头。
童年时,我最常吃的是瘦肉米粉,因为这是最简单的浇头,但依然是我最幸福的记忆之一。四姐家的瘦肉米粉浇头很足,大片的瘦肉码在米粉上头,汤上面飘着翠绿的葱花,鲜红的辣椒面,闻着香,吃着爽。
高中时校门口的卤粉最得我喜欢,有钱的时候出去吃一碗卤粉当早餐,一整天的心情都会很好,毕竟学校食堂的米粉实在是吃不下去。
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在衡阳市不曾出去过,所以一直以为所有的米粉都是圆的,上大学时第一次到长沙,才发现原来还有扁粉,而且看起来还是长株潭的主流。扁粉嚼头虽然不及圆粉,但更入味。长沙街头满街的常德津市牛肉粉招牌,我们最喜欢的是回宿舍路上的一家,红烧牛肉味道浓郁,浇头分量很足,还有不限量小菜供应。对于学生党,吃碗6块的米粉,还有丰富的小菜,不要太幸福。
大学毕业来到长三角,从此再也找不到一家米粉店可以吃到酣畅淋漓,偶尔想解馋,也只能找一家过桥米线寻求安慰,但其实味道千差万别,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尝得出来。所有口味到了上海,都要做改良,尤其云贵川湘赣的辣味,在此地不做改良,实难以存活。
2013年和老公定居南京,不久之后,竟然在家附近找到一家号称湖南地道米粉的店,欣然前往,果不其然,是那个味道。从此隔三差五要去吃一回,怀孕时大着肚子也要走路过去吃。然而,小店开了一年多以后,味道还是没能坚守住,逐渐的改良失去了最初的地道,自此,我也只能偶尔去解解馋了。
家乡的米粉味道特别在哪里,似乎我也说不上来。在自己的词库中很难找到一个词去形容它。就好像看汪曾祺写鲜的时候我才发现不同地方的人对鲜的认知是不一样的。我想,我可能一直觉得家乡的那种米粉里的鲜,在其他地方找不到。那是一种鸡汤熬到浓处的鲜甜、海鲜简单烹饪的鲜甜,很自然的融合在那一碗家乡的米粉中。那是大火烧开快煮出来的鲜,和焖煮慢炖的鲜似乎有着温度的差别。
这种对家乡米粉的怀念,逐渐的,在我心里扎根发芽,有时候看到街边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挂着米粉的招牌,就会情不自禁的去尝尝,或许哪天就能发现一家藏在角落深处坚守家乡滋味的小店呢。
虽然到如今依然没有实现,但每年回去过年总能一解馋虫,偶尔在家里厨艺发挥超常,竟也能找到儿时街头四姐粉店的些许味道。但即便如此,那对米粉的怀念,竟然不知不觉在心里越来越深,渐渐的,米粉竟然变成了像鱼翅一般艰难觅得的存在。
有些东西,是刻在记忆里和骨头里的,就好像妈妈做的菜总是最好吃的,那一碗家乡的米粉,对我来说,就是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