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误打误撞,今日将错就错,续读张健的《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
基于人性,区块链在兑现乃至贴现信息所具备的价值成为种种货币、coin与token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向后吞噬特征:所有先行者与早起者,所有在某个领域有一定发言权的人,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必然会把目光瞄准未来——后来人与物还有一切可资利用与挖掘的信息——并展开几近疯狂的价值攫取与信用透支运动。节奏之快、涉及面之广,因为趁了互联网的东风,必然令“古典人物”不敢想象。
这,也许是截至目前为止区块链行业所有乱象的根源。所有当下都是未来,只有面向未来向后吞噬可以吞噬的所有价值,才能满足个体天然的偏好。
区块链的底层基础设施之所以迟迟不能部署与完善,一方面固然是技术所限,更为关键的原因也许却是区块链的矛动了个别人的奶酪、戳痛了个别人的心,而这些人手握重权,放不下、舍不得眼前的好处、完全没有理会来自底层的更加根本因而更加广泛、长尾的利益诉求——那无奈而痛彻心扉的呼号。
假设量子力学等前沿科技所指明的方向是正确的话,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价值互联网,就必须跳出电子思维框架,而全面启用以量子力学为代表的新思维。事实上,稍具想象力,基于经济学家使用最为广泛的供求曲线,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推断出“量子经济学”;为什么这么多年了,自己一直没有接触到相对深入的“量子经济学”理论呢?主观上,必然是自己怠惰与傲慢所致;客观上,也许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经典著作。
如果信用是价值互联网的氧气,精确的量化也许只会导致与日俱增的纠纷;尤其是价值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仲裁机构与仲裁师也许会成为香饽饽。GPRS所指涉的数据保护官,其实就是手握重权的仲裁师。这,会不会导致全新的利益输送机制呢?当我们为区块链欢呼雀跃的时候,也许冥想、沉思与基于情感的交流更为重要;因为AI接管了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配送工作后,作为流淌着血液的鲜活生命,最具价值的行为也许就是有异于机器人的行为。
陶庐/2018.10.03AM09:59/JMAY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