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和尚和花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不可以有傲气,但是不能够没有傲骨。
拥有傲骨完全可以让自己在生活中特别自信,也可以让自己活得特别洒脱,不会屈服于金钱也不会屈服于势力,完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根本不会刻意地去考虑或者是在意别人的感受,也不会因为别人说自己怎样儿感觉困惑或者是烦恼的。
拥有这样的生活态度肯定是非常不错的。
但这样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是不合时宜的。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讲求中庸,即使你有铮铮傲骨,那也须含蓄收敛,否则你肯定不容于现实,至少会活的不开心。倔强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既希望建功立业,又不肯同流合污,那只能退居一隅,隐世不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
于是这位哥哥来到了南山下,圈两间篱舍,种几亩稻、几畦菜,植一片菊园,平日里吃着白米饭,就着口踏蒜,饮着菊花酿,嗯小日子倒是过的滋润。但他也不可能完全避世啊,毕竟身在社会中,就是社会人,世外桃源也唯有出现在他的白日梦《桃花渊记》中了。
你想一想,过日子要钱吧!他种的地是哪来的?租的还是买的?租的要交田租吧,买的要交公粮吧,我也不知道以他的身份徭役赋税是不是免征。再说了,你远避官场,文人圈子总不能也一概不理吧?文友来访了,撮一顿要不要?那也得钱啊!喝酒吃肉喝酒吃肉,酒有自家酿的菊花酿,肉你总得割两条吧?买肉要不要钱?
我想肯定得拿钱去买,不然你让一个心高气傲的陶大隐士还得自己养头猪?有人说了上山打个野味?还是不可能呀!学人家周先生以笔为枪?
那这生活费要从哪来?还是得从生活中挣啊!这位陶哥写文章是很牛的,放在现在当个死宅男,不但吃喝不愁,还有可能靠写网文年赚几千万吧。可那是魏晋南北时期呀,天下纷乱,士人清贫,不能写书出版拿版税,也没公众号搞原创粉丝打赏。即使有,我想以陶哥的清傲,也不会接受吧,更不要说接单广告了。
说归齐了,还是没钱呀!咱这陶哥估计也就只能给村子里的富户帮帮工,换点肉钱,哦还得扯两尺布做身衣服,作为一个当代名士,衣不蔽体这像话吗?哦,不愿意做苦工,那只能去讨饭了!有诗为证: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陶渊明《乞食》诗节选)。
瞧,这不就折腰了么?陶哥,说好的风骨呢?气节呢?上门要饭是难为情张不了口吧?教你一个绝绝子,陶哥你不如即兴赋诗一首——哦不,是Rap一段——你叉叉,唱日出;穷哈哈,唱日落,五柳波特,骑着扫帚飞,Sorry sorry!效果绝对是以炸天帮缺德狗的魅力都无法想象的。
——以上纯属戏谑之言,当不得真。
人陶哥是不向权贵低头,但给劳苦大众致个意,无伤大雅吧!不但不失文士风骨,反倒是一种至真至性的表现,虽然其内心是否至苦至痛,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李白就对陶渊明的率真洒脱敬慕不已,写下了“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之句。史书上说了:虽然陶渊明的晚年很贫穷,甚至到了捱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也是历代读书人推崇的先贤。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就是陶渊明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他求为彭泽县令和辞去彭泽县令的过程,对江州刺史王弘的态度,抚弄无弦琴的故事,取头上葛巾漉酒的趣闻,也是其艺术化人生的表现。
而酒,则是其人生艺术化的一种媒介。在诗中集中写饮酒,以成为一种诗作风格的,应当始于陶渊明。酒诗乃陶渊明诗作的一大特色,可谓“诗中有酒,酒中有诗”。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而“诗酒结缘”亦是其个性使然。
当然,拿现在人的说辞,一个人生活的很艺术,潜台词就是说这人很“穷逼”。而陶渊明,不光是个穷鬼,还是个烂酒。
现代社会,做人要有傲骨,但傲气却要不得。
陶渊明那样的生活方式,在当下确有点不合时宜。
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
我喜欢这样的艺术人生,有诗,有酒,有菊。
虽然我喜欢这样的艺术人生,但我不可想当穷逼,毕竟我不是孑然一身,我也无南山可遁。我当以出世的精神,过入世的生活。就如现在,既然做了原创公众号,有友友打赏我也会接受,有广告单邀请我也同意。
只要我不迷失其中,不以功利为目的,而丧失了原创的初心。在给大家分享自己所闻所思的同时,顺手赚包烟钱有何不可?虽然我不是读书人,我也自有傲骨,我从不食嗟来之食,更不饮盗泉之水,但我还没傲气到四大皆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
即使读书人又如何,我的文友群里,就有个真正的读书人,也一直在操心着怎么弄钱,他是学人陶渊明做隐士,可毕竟还得抽烟喝酒烫头过日子,更要养活老婆孩子一大堆。
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