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特别适合想实现自我提升的全职妈妈,对于仅仅是工作忙的上班族,能够学以致用书中一半的时间管理方法就能完成每年新年计划里都会出现的待办事项,对于时间自由又懒散的人,仅仅使用四分之一的方法大概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了。吉田医生带着三岁、一岁和刚出生的女儿完成哈佛留学的申请和毕业,她的时间是怎么挤出来的,看了她的故事和时间管理的方法,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也可以去着手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因为你的富余时间肯定比她多。
首先,要有自信。我和作者一样,天生拥有无根据的自信,就是把周遭发生的事情都往好的方面解释,并把它当成合格的预兆,我的人生态度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养成了寻找幸运的习惯。所以有时无法理解那些不相信自己不敢开始的人,比如上学时和周围的同学约定早起一起练英语口语吧,会被对方“不想早起,没有想练英语口语的想法”回绝;和周围的同事一起准备证书考试吧,对方感觉太麻烦,不想学。我是一个听到上进的想法和计划就充满斗志的人,想立马实施,并且认为自己可以完成,喜欢挑战新事物,挑战难以实现的事情,都源于我心中无根据的自信种子,可能和从小的教育有关,无论做任何事情,父母从来没有打击我的表现,从制定完我的计划,我就能够想象到完成它的喜悦。在开始做事前,拥有这种自信非常重要。当然除了这种无根据的自信,有根据的自信更重要,比如做了几张习题,计划完成了多少。
其次,拥有保持激情干劲的专属燃料,使“干劲十足”的开关处于开的状态。这一点恰恰是我做事半途而废的关键点,开始时我拥有无限的自信,并且能够克服困难开了个好头,但是随时时间推移,我燃烧的激情火焰不再旺盛,可能渐渐熄灭。就像这篇书评,是我和我先生一起约定2018年每周的一篇书评,第一周,我白天看娃,晚上在两个宝宝睡着后,熬夜读书写书评,第二周我可能也会坚持下来,第三周就不一定了,我没有找到专属自己的保持激情干劲的燃料,这种心情的掌控无法继续。作者吉田的专属燃料是收到尊敬的老师或者前辈的赞扬,并获得他们的建议,她的“干劲十足”就处于开的状态。仔细想想有没有属于自己的专属燃料,试试每半个月和既师既友的先生畅谈一次,以给自己鼓劲,不让激情燃烧的火焰中断。
第三,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待办事项”计划,并且分清应该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有的人忙碌了一整天,却发现没做多少事情,可以把每天做的事情列一份详尽的时间表,分出整块时间和挤出的零碎时间,再和“待办事项”进行整合,将整块的时间用于想做的事情,优先安排重要的事情,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情,分配给眼前的事情和无聊的事情上,提高做事效率。
第四,借助他人的力量,人类原本就是喜欢帮助他人的生物。吉田医生养育两个孩子的同时坚持上班,还要准备哈佛留学的考试,每天25个小时也不够用,原本坚持一定要亲自照顾孩子的她终于寻求家政的帮助,让家政负责做饭和打扫卫生,她也得以挤出更多时间来学习。在留学期间,遇到麻烦时,及时寻求他人帮助,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是一个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凡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尽力完成,大学时已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很少问老师问题,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感觉课下再查找一下资料就能解决,有时也是脸皮薄,怕别人取笑自己笨,其实人类原本就是喜欢帮助他人的生物,自己以后要克服这一点,积极投资培养人际关系。
第五,不要等到精心准备后再开始,降低一些做事的标准。我开始一项计划,必须等全部事情就绪后才开始,给了自己苦练前的缓冲时间,是纵容自己的一个表现,比如练英语口语,要把教材买到手,有了整块时间才开始学习,这就等到猴年马月,浪费了太多时间。有时候对自己要求太苛刻,把时间花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的太多,以致于无法完成计划,比如给孩子洗澡可以不是每天,而是两天一洗,做饭的话也可以放弃费时的,选择便捷又健康的,降低“必须这样做”的标准,也许会有收获。
第六,书桌是“心灵的安身之处”。为了让学习或工作更加高效,不仅重视内容,也要重视学习的“场所”“环境”,人们变得开始注意在那些场所产生的身体感觉了吧。作者有专属自己的书桌学习和工作,我自己也有很强烈的感受,上学时,坐在摆满教科书的书桌前能马上进入学习状态,在家或者其他场所就没有这种感觉,大学时尤其喜欢图书馆自习室的大实木桌子,质感让人马上平静下来,投入到眼前的书里,这种专注的感觉也许只需要一张书桌。
第七,“时间”、“地点”、“小伙伴”三要素。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的自由时间里做,这样的情况乍一看好像能做到,实际却很难。有了确定的时间和地点,不会去拖延,有了小伙伴的约定和监督,使得“只属于自己的目标”变为牵扯了一些“必须应该实现的约定”,所以有时候找个同伴一起去实现目标是很重要的。
最后,遇到困难要有“反复挑战,逼近极限,绝不放弃”的决心。
我全职带一对双胞胎已一年,不甘心只面对鸡毛蒜皮,想实现自我提升苦于时间有限,读了此书感悟很多,接下来去实现我的目标,完成后再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