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跟筱爸商量说,今天带筱晓去小姨家看妹妹,筱晓小朋友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妹妹。当我给他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内心有些忐忑,我很担心他不愿意去。结果,筱爸表达了他的意见。他不想去,想在家里休息一下。
听到他的反馈时,我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如何说服他去,想了各种的说辞,想要说服他去,但他依然不愿意去。明确的继续表达想要在家里耍的意见。我有些懊恼了,懊恼的背后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但头脑里的我依然没有放弃,在那个当下,我是那么的渴望可以说服他去妹妹家。所以,我又转向想要说服爷爷,让爷爷去,继而让筱爸觉得有压力就不得不去了。跟爷爷说话的过程中,我言语中充满了无奈,我看见了那个小小的可怜的我。
很明显,今天早上的“说服”行动失败。最后大家不欢而散,我带着筱晓去了小姨家。
现在回忆起早上发生的事情,我看见了自己的“控制”。很想问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筱爸一起去小姨家:
- 我想要去小姨家,看妹妹,也想带筱晓去看妹妹。
- 妈妈在小姨家。许久没见妈妈了,我也很想见她,想吃妈妈的饭。
- 妈妈一周多没见筱晓,也很想见筱晓,和筱晓一起耍。
- 爸爸和妈妈很少长时间分开过,放假了,周末了,爸爸也很想去小姨家,一家人一起吃饭,耍。
- 好不容易周末,我觉得单独把筱晓带走,筱爸会不高兴。因为他也想要和筱晓多呆在一起。
- 一家人,要完完整整的在一起,经常聚在一起才好。这好像是我从小长大的家庭环境教会我的。不管任何时候。一家人总是要整整齐齐的在一起才好。所以,我也希望可以这样一家人偶尔聚在一起,整整齐齐。这对我来说,是家的概念。所以。当得知今天弟弟也要回来的时候,我就更想要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去妹妹家。
而对于筱爸来说,在他的家庭观里并没有这样的需求。他只是希望一个好不容易有的周末可以更随心的以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度过。 - 我想要打造一个完美家庭的形象。一家人,每个人都能和睦有爱的相处。
感悟:
- 想要控制和改变一个人太难了,最后带给自己的只有深深的无力感,还有给自己和对方带来的压力和不舒服的感受。
- 就像我一样,筱爸也渴望自己能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去过周末。我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伤害了他的需求。
- 放弃控制,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尊重每个人,按照内心渴望的方式去自在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