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里有些许闲,并没那么忙乱。
早上去了八仙庵找老刘拿了四份党史珍贵资料(关于高岗、刘少奇和刘澜涛的),中午到知旧书店淘到了三本书(《西方哲学十五讲》、《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后维特根斯坦哲学概述》),看着没什么大事了,就准备读一读才不久从省图书馆借来的《民主新论》和《民主》。
图片
忽然的,张老师要找我来取章阿姨的《往事并不如烟》,并约我去飞秒参加子庸老师的《论语》读书会。本想着送了书就返回来,陡然地一想:一个理由因最近的《论语》对自己启发很大,再一个理由也是很长时间没有跟各位师友见面,更重要的理由在于长时间的抑郁,需要走出去,跟大家多多交流。
于是,很快的,我跟张老师在省体育场的南门相约,搭着他的顺风车一路驱驰,很快的就到了一个大厂。
这里是李总的飞秒,他们生产的自聚焦透镜技术全国领先。这不,也办起了所谓的硬书会,只读硬书。
他们请来的是民间青年学者陈子庸,这位老师原来是大华博物馆的馆长,对博物馆里的宝贝是信手拈来。当然他最厉害之处是对《论语》的句子俯拾皆是。
我和张老师甫一下车,先进了会议室,只是没有人,屋子里全黑着。张老师按照经验猜测必然在李总办公室,就引领我而去。轻轻地敲了下门,果然的,子庸老师、郭英姐已然在里面,而忙忙碌碌的李总正在硕大的办公桌前处理着公司大务。
半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四个人格外亲切,都相互地问候着阳过的别样感受。只有李总一边肩膀夹着电话,一边听着来人的汇报,还不忘见缝插针地跟我们几句寒暄。
总算忙完了,李总便带我们去他们的食堂就餐。
食堂里很多人,很多年轻人,这里像极了大学里的食堂,他们聚集在那里吃饭,和我们刚进来看到一大波离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猛然间发现这个大厂正在蒸蒸日上,肯定离不开一位优秀企业家的高明管理。
我们进入单独的房间,里面两张桌子,一张已经摆满了菜肴,接着又为我们每人上了一碗柳条面,美美满满。
我因为不常来,对食堂自然不是很熟,去端了两碗面回来给长辈,再去的时候发现没有现成的,就返回来拿起馒头就着菜。李总不放心就问还有没有面,我说馒头吃菜是一样的。李总一直询问旁人还有面没,可不能落下我。总算小红姐端来一碗面,才了却了心愿。
我因为先咬了一口馒头,等面来了便把馒头放下,等吃碗面,肚子给饱了,馒头就剩下了。李总发现,就告诫我们年轻人不要剩饭,每一粒粮食都是老天的恩赐。这样的劝勉让我无地自容,立即抓起剩下的半块馒头哼哧哼哧,再夹上几口萝卜丝,就猛吞了下去。
吃饭之前,做律师的猴哥因为来得早先吃了一碗面;接着又来了一位年长的老师,我还不是那么熟,也不敢乱称呼;不多久,做导游的曹姐和田洁姐也如约而至,久别重逢的样子,依依不舍;下来搞建筑设计的清泉也来了,紧挨着我右边;小红姐好像在这里上班,一切如鱼得水的样子;最后爱健身的光头大哥郑老师刚好赶上最后一碗臊子面。终于一桌子聚齐,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讲课安排在下午六点,子庸老师开讲前,大家突然发现少了学习委员于老师。心有遗憾的李总看起来很着急,他最期待于老师的每次精彩点评,便催促着曹姐赶紧联系。曹姐正准备在群里艾特于老师,可能群还没翻到,戴着黑色礼帽、脖子上系着黑白丝巾的这位绅士就悄然而至。同是作为律师的猴哥不无揶揄地说:“律师一般都是提前五分钟到场。”
大家一一落座,免不得大半年后的第一次相见,少不了多几句寒暄。看着差不多了,子庸老师就打开了精心制作的PPT,旁边同时写起了板书,同时的视频号也在直播。
一切井然有序。
子庸老师这次讲《子罕篇》,先讲一节,第一步详解字词和句意;第二步引述历代名家点评,有钱穆,也有鲍鹏山;第三步发表自己的见解;第四步引导大家深入讨论,甚至还有辩论。
李总不失时机的穿插询问总能引发大家的思考,猴哥的不同见解也能激发对手的反驳,郑老师的探究总能引人入胜,于老师的点评一如既往的高屋建瓴,张老师偶尔的补充也有益处,对面老先生的询问总会招来新的回应,曹老师精到的探讨更能加深理解。唯独我一言不发,深知根基还很浅,特别地对于《论语》这部大书。
陆续的又来了年龄稍长的李总新聘的总经理,温文尔雅;也赶来了刚下班的尚迪和敬和,年轻人能在百忙之中聆听《论语》,真的十分难得。
子庸老师的讲解有时候别出心裁,有时候也幽默风趣,从浅显处着眼,引发出深入的思考,并调动了激烈的讨论,甚至引发了火药味十足的辩论。这仿佛让我们置身于柏拉图的雅典学园,又好似遇到了苏格拉底助产术一般的诘问和辩驳,更与哈佛大学的教学如出一辙,让讨论更加深入,让观点更加多元,让思维更加开阔,也让场面更加活泼,甚至有浓浓的火药味开始弥漫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今晚的分享,让远在千年的《论语》,贴合着当下的心灵困境,让我们获益颇丰。于是,躺在书本里的《论语》,又一次焕发了青春,它对我们有了新的指引和教诲。
讲座结束之余,大家又开始为着于老师将要分享卢梭和孟子的主题而热切期盼。于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说激起一阵阵声浪,那么高亢,那么铿锵。
李总由在法国的亲身见闻对大革命的爆发甚至卢梭的激进思想提出了质疑,拿英国的保守主义给于老师提供了镜鉴。子庸发出西方因为有着信仰的内心约束,才将自由尊为第一价值;而道德缺失的我们把自由放在头等很难令人信服。郑老师多次从信仰的角度给予新的注解,搞笑的段子也是一出接着一出,虽然也免不了几句粗俗。
因之,这样的课程是成功的;无疑,这样的讨论也是有益的。我在这里受益匪浅,度过了一次美妙的听课之旅。
小时候只是拿《论语》背一些名言警句,大一点了对《论语》的纲常伦理又充满了质疑和摒弃。可是这一次聆听,终于颠覆了对它的误解和仇视。
也许自秦以后的2000年来,孔子的儒学变了味道,而隔海相望的日本和韩国甚至台湾却得到了真谛。于是我们要回归文本,追根溯源,从原典中寻回我们东方人自己的智慧,重新翻阅,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才不会迷失了方向,而失去本真。
这个意义着实重大。
宇文方水
钟意作者
2 人喜欢
阅读 72
文章已于2023-02-09修改
分享
收藏
6
2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别和她讲贪瞋痴怨,说说你从小到大睡前的想象、
Amoy大号
赞 130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人文有自己的属性待遇
老猫的时光
阅读 3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
秦桧和秦始皇最开心的事,就是碰上张艺谋安排的傻缺刺客
海边的西塞罗
赞 6402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