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56篇。
应书友要求,摘出原在微信里讲过的《悦读论语》,特别是易产生歧义的,修改整理,以飨读者。
《论语雍也篇六》第28章: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则论语的解释也是争执了上千年。
我们先看一下主要译家。
【杨伯峻先生译文】孔子去和南子相见,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道:“我假若不对的话,天厌弃我罢!天厌弃我罢!”
【钱穆先生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为此不悦。先生指着天发誓说:“我所行,若有不合礼不由 道的,天会厌弃我,天会厌弃我。”
其他如朱熹、李泽厚、李里等译文与上基本相同。
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
理由有二:1、子路对孔子的信任不可能这么少。我们知道子路仅比孔子小九岁,跟着孔子时间最长、也是最爱孔子的人,虽然经常对孔子提出些意见,但不可能连这点信任都没有。
2、这不符合孔子的气质和个性,更不像他的做派。《论语·宪问》孔子曾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显然,如果按以上诸位大家的译文,孔子对子路的怨显然不是“以直报怨”,而是像没文化的妇人孩子,当面对天赌咒发誓,这显然是最低级粗俗的办法,以孔子的智慧和一贯“温良恭俭让”的做法,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孔子见了南子就可能有不轨行为,一生追随的子路都会怀疑?很难说这符合历史。
那么这则论语又应该如何解释呢?
首先看南子,(?―前481年),春秋时期女政治家。南子原是宋国公主,后嫁卫灵公为夫人。
南子虽然在社会上的名誉不太好,孔子也瞧不起她,到底她是这个国家国君的如夫人,她硬要见见,也理所当然。孔子特别讲礼,这又有什么失礼的?
照历史上记载,孔子见南子,南子对他恭敬万分。历史的记载,男女相见,中间挂一幅珠帘,南子穿了国家的大礼服,在帘子里面向孔子跪拜,非常尊敬孔子,这也是事实。
孔子见南子,是事实;子路不大高兴也是事实。关键这个“矢”怎么解?我们查一下,
矢,弓弩矢也。——《说文》,矢,箭也。——《广雅》。
在这里通誓,誓,以言约束也。——《说文》 ,约信曰誓。——《礼记 • 曲礼》
“矢之”是很严重,相当于很严肃,义正辞严。
后面的译文,我更赞同南怀瑾老师的。
“予所否者”,孔子就告诉子路,你们的看法不对。
我所否定的,不可救药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不但人讨厌他,就是天也讨厌他,那么这种人便不需要与他来往。
我们再看南子,是不是那种“天厌之”的人呢?我们查卫国的历史,南子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不过长得漂亮,卫灵公非常迷她,在生活作风上也确实不大好,如此而已!政治上当时比较起来,卫国还算好的。而且孔子周游列国,流落他方的时候,还是在卫国住得最久,卫君在卫护他,南子也在卫护他,卫国的大臣,蘧伯玉这班人也在卫护他。
所以孔子说,你们不要听到人家胡说八道就相信了。“谣言止于智者”,有聪明有智慧的人,一听到就知道是真的或是假的。我所认为不对的,不像你们的看法,如果真有罪大恶极的人,天意都会厌弃他,何况人呢?你们对于南子,用不着这样。
这使我想起国共联合抗战,西安事变后,很多红军官兵、人民群众等都想让杀了蒋介石,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释放蒋介石,还继续拥护他做全国领袖。当然好多人都非常不高兴,反对声也大的很,这也好比“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这时中央就出来说话了,反复讲明当前的形势,讲杀放蒋介石的利弊得失,最后终于获得了大家的理解,形成了共识,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以上事实也可能有助于对这则论语的理解。
以上仅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