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夹门关的面纱》第七篇:传奇故事
第二章 帝王传奇
第一节
宣宗避难香严,灵气宝地脱险
——香严寺的灵气宝地
相传,唐宣宗即李忱,在登基之前,为了逃避唐武宗的迫害,到夹门关香严寺避难。宣宗避难时的住所,在香严寺藏经楼的西北角,是一楼中的小阁,又名望月亭。平时用黄幔围着,后人称之为宣宗皇帝殿。每晚宣宗在此望月长叹,祈求上苍保佑众生。
一天夜里,宣宗突然听到“盗寇劫驾”的呼叫声。宣宗急忙翻身下床,从后门出逃。由于慌不择路,在一块约10平方米地方,掉进了深谷。盗寇追来,不见宣宗,只见一深谷浓雾弥漫。众僧及太监们追赶而来,盗寇见状,深知寡不敌众,便惊恐着四散溃逃。
众人在深谷里发现宣宗,正商讨着如何下去救驾时。忽见宣宗的身体,在浓雾弥漫的深谷中,徐徐地向上升起。升到略高于地面的高度时,便停止了上升。众人惊喜万分,齐刷刷地跪地叩头谢天谢地,贺宣宗蒙宝地灵气庇护,得以平安,当即烧香拜佛。
唐宣宗登李忱基后,封这块约10平方米地方为“灵气宝地”。之后,凡来夹门关香严寺烧香拜佛和游览观光的人们,都要到宝地上驻足,闭目祈祷,愿万事如意,四季发财。
第二节
世民发诏令,尉迟建道场
————唐王在长寿寺修建水陆道场
传说,唐王李世民得了一种怪病,整日恍恍惚惚。一闭眼,就听到冤魂恶鬼向他喊冤索命。几经太医调治,终无起色,只有秦琼或尉迟敬德来问安时,才觉神情气爽,就命这两位大臣轮流陪驾。
时间一久,觉得这也不是个办法,总不能老让两位大臣陪着自己。魏征出了个主意,让画工按二人的形貌画了两张像,挂在宫门上。说也怪,自从挂上像后,那些冤魂恶鬼再也没有来惊挠唐王了。
唐王心中高兴,便设宴招待文武大臣。宴席间,大臣们上前参拜,祝贺唐王龙体康复,山呼万岁。唐王龙颜大悦说:“朕能病愈,全仗上天神佑,乃大唐社稷的宏福。不过,朕今细细思量,确有一事一直挂在心上。当年,为了我大唐江山,征南战北,鞍前马后,确实苦了不少将士,他们生时不能与家人团聚,死后鬼魂无所安落。朕有心修建几处寺院,做番水陆道场,超度那些亡灵幽魂早日升天。不知那位爱卿愿代朕督监此事?”老元勋尉迟敬德说:“万岁,当年正定府大佛寺是臣监造,这次臣愿代主督监”。唐王心想,不错,敬德有此经验,当下颁旨发下银两。
命尉迟敬德带领宝林、宝庆、宝怀三个儿子和勘舆、营造、丹青工匠人等择地建造寺院。一行人马,浩浩荡荡离了长安,来到夹门关清江与白沫江的交汇处。通过定罗盘、划分金排九星,分八门,判定这里是一方风水宝地,必出龙凤。于是就在此修建了唐王的水陆道场“长寿寺”。
据《香严禅寺中兴碑》记载:香严寺是大唐南阳慧忠国师的道场。慧忠圆寂后按其遗愿,从长安送回党子谷白崖山清风岭建塔归葬,唐代宗当时赐赠甚厚,遣使者送慧忠,慧忠入塔时,高官送葬,人流如潮,香烟袅袅,经月不散。人们遂取佛家经典中常见的“香光庄严”之义,将原名“长寿寺”改为“香严寺”。
第三节
感恩棍僧武士救命,重八修建军民报恩寺
——朱元章修建报恩寺和军民寺
因洪荒时期的夹门关,观音崖和胡大崖是连在一起的,挖断山和郑嘴(鸡公嘴)也是连在一起的。观音崖内是“天台湖”,观音崖外是“夹关湖”。大禹治水凿开观音崖、胡大崖和挖断山和鸡公嘴,流干“天台湖”和“夹关湖”后,便成为多沼泽的地方。行人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沼泽而失去性命。因处处水草丰茂,烂泡田多,草池坝便由此得名。烂泡田多的现状,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造烂泡田的运动之后,才宣告基本结束。
传说,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兵败夹门关,在草池坝一带又遭蒙古元军的包围。双方血战了八天八夜,眼看朱元章的军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夹门关棍僧、武道士数百人和本地乡民,利用天时、地理、人和,在夜间把元军引入草池沼泽地,使朱元章军队反败为胜。朱元章建立政权后,为感谢夹门关棍僧、武道士和本地乡民的救命之恩,下旨在草池坝、高郭二沟、郑费两沟一带领兵打丈的统帅,在罗榜修建了报恩寺,在马岗建了“军民寺”,以祀阵亡将士的亡魂。
据《直隶邛州志·嘉庆志》第十二卷第303页载:“军民寺在州南八十里,即古观音寺。明崇祯十三年僧得春开建,国朝雍正八年僧普惠重修。”报恩寺规模为一进四合院建筑,明朝以前报恩寺的主持,因无资料无查考。据《中华山大会禅寺记》载,在明末清初的主持为明怀。
报恩寺和军民寺在1645年冬,被张献忠部将西南安慰使冯一鸣、副使狄三品和邛州府正堂王复臣攻打夹门关时毁掉。清康熙年间报恩寺又经修复,但其规模却小了许多,于1984年自然毁坏跨塌。今仅存报恩寺和军民寺遗址。
第四节
抱牛洗脚戴石碓窝的草寇皇帝
——斑竹林草寇皇帝的传说
草池坝的李姓分为大房、上房和中房。大房居住山边上、权子树、大塘边,上房居住放生岗、斑竹林、六棵树,中房居住桥庐子、大格崂、狮子口、老熊口。出了两代未成气候的草寇皇帝。第一代草寇皇帝出在上房斑竹林,第二代草寇皇帝出在中房狮子口。
传说,皇宫出现内乱,皇帝怀疑什么地方风水出了问题。就打起金盆昭,四处寻找。在草池坝斑竹林找到了,他正在冬水烂田里驶牛耖田。差人叫他起来说有事找他。他说,好嘛。只见他把牛抱起来,在冬水烂田里左边涮两下,右边涮两下,把牛的脚洗干净了,提来就牛甩到路上。差人们都惊呆了,他的力气咋这么大呀!?
上田坎后,他说肚皮恶了,要回家把晌午整来吃了再去。差人只好跟着他回家去,整晌午饭吃。他父亲早逝,没有兄弟姐妹,家中只有他和母亲两人。母亲说要吃晌午,就自己出点米来煮起吧。他出了一斗二升米来掏干净,却见灶脚下没有烧火柴。
母亲对他说,你看一下斑竹林里有烧的不嘛。他去斑竹林拉了些干的、湿的、半干不湿的斑竹回来。他手劲好大约,碗大根的斑竹,普通人就是用大刀背一下都不能砸破。只见他挥起拳头,一下就把斑竹节砸破了。他三下两下很快就把那些斑竹,全部锤破,做成了烧火柴。整好饭,差人们看着他一碗五碗地把一斗二升米的饭添来吃完。差人们惊愕着,他的食量咋就这么大哟!?
吃完饭,他同差人们一起走到六棵树,发现天要下雨,就说要出门吗,也要戴顶帽子嘛。差人们见识了他的力气,就不再派人监视跟着他。不一会儿,只见他把家里舂米的石碓窝,当着帽子就戴起来了!
到朝廷后不久,朝廷就派一队人马来斑竹林西侧的山凹里,耖他家的祖坟。谁知,头天挖去的缺口,第二天清早又复原了,好像没有动过一样。朝廷就又派差人睡在他家的祖坟上,想看看到底是怎么会事。夜静,鸡不叫,狗不咬时,就听见坟里有人说话:“我不拍千把锄头万把撬,就怕铜钉、铁钉钉断腰”。
差人把这怪事报告皇上,朝廷就立马寻找铁匠打造铜钉、铁钉,钉在他家的祖坟上。之后,他家的祖坟前的一林斑竹,就全部都开花了。划开斑竹一看,每个竹节上都有一匹马、一个人窝子。人窝子佩剑在腰,一脚已跨上马背,一脚正在往马背上翘。传说,要是另一脚也翘上马背的话,这草寇皇帝就成气候了。那时,就是超他家的祖坟,都整不住他了……
第五节
奉赠不好又破风水,草寇皇帝难成气候
——狮子口的草寇皇帝
草池李姓分为大房、上房和中房三大房。大房居住山边上、权子树、大塘边,上房居住放生岗、斑竹林、六棵树,中房居住桥庐子、大格崂、狮子口、老熊口。出了两代未成气候的草寇皇帝。第一代草寇皇帝出在上房斑竹林,第二代草寇皇帝出在中房狮子口。
狮子口因地形如狮子张开大口而得名。前面有一细如蛇状的地形,从二龙村辖地一溜而下,与右边金龟山的龟嘴相会在狮子口下。金龟背上葬满了李氏古墓,古墓几乎每座前面都竖有桅杆,文物部门将这些古墓,标号为“大宗祠M1-M4”和“桅杆塝M1-M7”。
狮子口的李姓人家,到处夸赞此地是:“上有坤神点斗,下有龟蛇锁口;左有老熊守墙边,右有观音斩妖魔”。“坤神”是一颗巨大的主带小行星,“龟蛇”是真武大帝的腑脏变化而成的二位天门门将,“老熊”是指地名老熊口,“观音”是指地名观音崖。
狮子口的李姓人家,这样说的目的,一是夸耀狮子口这个地方威武吉祥,二是想讨个好奉赠。殊不知,不安逸狮子口住的年长人,却接过去说,啥子好地方哟,前逼崖后逼坎的发展不开。古言话说得好:“前逼崖后逼坎,后代儿孙披棕毯”。长年人的这句奉赠,就把狮子口这个地方奉赠拐了。另外,没有住在狮子口的人,不好使狮子口人,连夜带一群人在“蛇状地形”中间挖了一大截,把狮子口龙脉挖断了,破了好风水。
狮子口这家人生了小孩,长得奇形怪状,整体像人,其他部位都不是人体,怕别人家笑话,就把这小孩活埋了。埋了好几天,路过坟边的人,都还听到坟里的小孩在“哇哇哇”地叫唤。这小孩的舅舅晓得其中玄机。他在夹门关街上卖肉,一听说这件事,气得一巴掌拍到肉案上,肉案上的刀具都飞起来,跳得多高,话不成句逗地说:“你们,你们,你们……没得这福气的东西!”他赶回来掏出这小孩时,发现早就已经断气了。
传言,阴阳先生预测:草池坝的李姓,每一两个花甲子,就会出一个草寇皇帝。但,因为奉赠不好,加上又破了风水,上房斑竹林和中房狮子口的两代草寇皇帝,都没有成气候,以后就更难成气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