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生物钟依然保持在五点半左右自然醒的状态,即使偶有晚睡。
但糟糕的是五点半前即使自己醒了, 依然会有那么几分不想起,甚至赖到闹钟第二遍响才毫无斗志的爬起。
经过两三次循环之后,我意识到这种状态是绝对不可以继续下去的,大清早起来就丧气满满,那还了得。
于是自己开始有有意识地把情绪化的选择剥离掉——意识到自己已经醒了,或者闹钟响了,就立马爬起来。
面对这种必然要做的事项,不给自己任何纠结“想不想”的空间,到了既定时点做就完事了。
想得越多,做得越少,感性成分也越浓,自己也就相应的会变得越脆弱。
——比如最近进入到了复习冲刺阶段,却越发的在练习中暴露出自己先前学习的不扎实,各种眼高手低带来的大规模空白使自己张皇失措,一会儿悔恨浪费了多少时光,一会儿又开始担心自己肝不完进度...
就是费尽了心力不让自己去正视问题。
但其实学习或者说任何一件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都像是一个在野外攀登的过程,我们可能会遇到丛林挡住去路,可能会遭遇激流阻碍步伐,绕路或许是一种解法,可当地图明确指向就应当该朝障碍所在的这个方向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我是更倾向于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暴力破除”的,因为问题在于总有绕不过去的时候。
可如果我们形成了遇见问题就绕着走的惯性思维/第一反应,久而久之,正视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弱,懒惰,依赖,拖延等等几乎一切负面的特质都可能会是逃跑的代价。
就好比一个总是畏难数学的学生,靠抄答案糊弄作业度日的,真正要看大题了,ta却连把题干读完的耐心和信心都没有。
再换一个更干一点的论述方式。
之前说了,现实生活中使自己变好的过程像是攀登——所谓攀登,便是要从低点到高点。
而借用基本的物理学,这个过程中势必是要做功的,要付出能量,要投入资源,要花时间花精力花脑力,说白了就是一定要吃苦的。
如果我们有胆量承认并把这个朴素的道理拿去指导自己的生活,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去想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长期以往你的执行力会出乎你的想象。
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复说我通过insanity的训练救了自己——难度极大可自己却依然到点就做,不带情绪,刷的时候再苦再累再想骂人(或许这点我付诸实践了emm)也会尽力完成。
它最终带我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体能上,更多的是精神上。
要做的事情竭尽全力去设法做到,不是去纠结想不想,而是同自己自问自答“还能不能”“能。”
在这种朴素的道理下,serious,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因为我知道在读文章的绝大部分的都还处在学生时代,有着较为充足的时间,精力和脑力,所以只要算法正确,路程不过是一个速度X时间的最终体现。
Don't pretend to be weak, you are actually much more powerful than you lied to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