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我的定义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它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① 自我与客我
这是詹姆士关于自我的概念。主我是认识的主体,是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客我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与信念。
② 镜我
它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米德认为,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
③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2. 自我的结构
自我主要有五个层面:
① 物质自我:它是其他自我的载体,是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
② 心理自我:是个体的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
③ 社会自我:是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是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同时被个体意识到的层面。
④ 理想自我:它是个体期待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重要原因。
⑤ 反思自我:它是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这是自我概念反馈的层面。
自我概念的功能
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个体行为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
2. 解释经验
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
3. 决定期待
在不同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自我期待均主要取决于个体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阶段
1.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 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等,其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形。
2. 社会自我(3岁—13、14岁)
人们能了解社会对自己的期待并依此调整自己的行动。
3. 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
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和状态,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学完 2.5—社会心理学已完成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