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56,尽心章13-22-1》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今天是戊戌年丁巳月丁酉日,三月二十,2018年5月5日星期六。立夏。
仁人,是有德望的人。
这一章讲文王实施仁政,人心归附,近悦远来。
商纣王无道,伯夷躲避纣王,隐居在北海之滨。
辟,是多义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开辟的辟,一个是避开的避。《论语》中孔子说"贤者辟世,其次辟地",辟世就是隐居的意思,做不到隐居的就只好"辟地",避开动乱的地区。
北海之滨就是辽东带,现在的秦皇岛一带,伯夷当年就隐居于此。听说文王兴起,成为了西伯,伯夷为此心志昂扬,勃然而兴,说道:"何不归到他那里去呢,我听说西伯发政施仁,善于养老。"
南怀谨先生讲解说,在古文中,"养老"这个名词的内涵代表的是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把"幼有所养,老有所归"的社会福利事业做得很好。养生送死,是中国政治思想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善养老"即表示现代所谓富强康乐的太平社会。文王当时在西歧,现在的陕西宝鸡一带,能够做到国泰民安,所以伯夷以及东海之滨的太公都愿意来归附他。
太公,是吕望,姓姜,因辅佐文王,又帮助武王伐纣成功,封为太公,后世尊称他为姜太公。
孟子举伯夷和太公的例子之后,结论说:善政足以感人,效果就这么直接。伯夷、太公,都是有德望的人,都是社会上的意见领袖,文王一做到政治清明,人心马上归附。
我们只要做好自己,不要投任何人所好,比如说搞企业,实在不需要挖空心思搞什么消费者心理研究,如果说有什么是值得抓紧的,就只有一条:"但患仁政未举而已"。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