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人类的哲学》一书是由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和日本文化大师梅原猛先生两人对谈构成的著作。之前就读过稻盛和夫的著作,他的著作能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促使人去思考一些人生本质的问题,能帮人厘清一些在生活中、工作中及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当前,人类对食物、水、能源的消费在飞跃地增长,倍增的负荷,环境承当得起吗?人类欲望的膨胀招致资源的枯竭,以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和环境共生共存?人类需要拯救吗?拯救人类的哲学什么?
本书回答了我们在面对当前的各种危机和社会问题时:应该如何调整我们的心态?怎样在危机中找到我们的人生价值?反省我们人类的错误行为,找到解决危机的方法。
要解决人类当前的危机:只有四个字,就是“利他自利”,用两个字表达就是“利他”。将“欲望人”还原为“良心人”、“理性人”。
一个自私自利甚至不惜损人利己的人,他的事业、人生不可能长期持续成功;一个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顾社会,结果真的会天诛地灭。如果一个人能从利己的欲望中解放出来,发挥出“利他”(无私)的热情,就能“天助人助”,使人生和事业取得成功。
一、人类对大自然应存“敬畏之心”
近代文明构建了卓越而舒适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可以飞进太空,飞上其它星球;微观世界里,人类已经踏入了纳米世界,甚至已经能够操纵生物的DNA。其结果是人类生出了傲慢之心“只要让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人类将无所不能!”
另外,近代科技与文明,在给人类带来了富裕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带来了全球并暖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近代文明一步一步脱离了对自然的崇拜,人类处于世界的中心,人类开始支配自然。将自然当作奴隶一样任意驱使。
其实,现在的人类比起500年前,无论从物质生活富裕程度还是舒适程度,已经比以前超过了不知多少倍,但是,我们虽然很富裕了,但内心并不快乐。一种“富而不乐”的现象正在蔓延。而这种不快乐,又促使人类去追求更加富裕的生活。其结果就是,越富有越不快乐,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加速奔走。
如果人类能够反思不快乐的根源,就不难发现要快乐其实并不难,将无止境的利益追逐换成“知足”和“谦虚”,那么幸福和快乐将不期而至。
所以回归谦虚、重新树立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自然的伟大力量抱着诚敬的态度,才能节制人类的傲慢。
二、人类应该从“欲望”转入“循环”
欲望的无限解放是近代文明的本质。进入近代,人们开始放任欲望的膨胀,“生产率还要更高效,生活还要更富裕”,只顾自己,对他人的同情心淡薄了,互助心消失了,过去那种美好的人性渐行渐远了。所以在现在的社会,应该重视礼仪礼节,培育善良的人性,才能抑制“欲望”的膨胀。
以前曾经是“循环”的社会,“农作物以粪为肥料,培育出来的作物供人食用,人的粪便又成为肥料。全部都是循环,一切可以自给自足”。而现在已经不是循环社会,而是单向通行的社会,一味地剥夺、浪费与盲进。人类将来要能继续生存下去,应当将学习循环型社会引入现代社会,加以变通,适当应用,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三、从”心”开始,是拯救人类的起点,也是个人回归本源的地方。
以“利他之心”开始,找到我们个人的价值,利他之心是什么?就是存在于人的内心的”慈悲”和”爱”这样的善心、对他人的”关怀之心”、“纯朴之心”。如果你是一名商人,那么“真正的生意,要考虑让对方得益,自己也得益。”也就是说”做生意不是只要自己赚钱就好,必须对方获利,自己也获利。”
善和恶同时存在于我们心中,需要不断的清扫进化,抑制一些为欲望所迷的丑恶心,就能使美好的善良心抬头。
美好的善良心,就是正义、公平、公正、博爱、勇气、诚实。这些质朴的道德心,是父母和老师教给孩子的,这些做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家庭和学校必须向孩子们扎扎实实的教授。为了重整现在这个混沌的社会,从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开始教育,现在尤为重要。
终结依靠欲望和利己之心发展至今的现代文明,构建基于爱、慈悲、同情以及利他之心的崭新的文明,让一切人类活动的动机,从欲望转变为利他,使21世纪成为历史性变革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