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人们的焦虑越来越多,近几年流行了一种新的焦虑,微博上、知乎上、小红书上、朋友圈里,你身边多少都会一些朋友表达对脱发的深切恐惧,对发际线后移的彷徨无措。
于是,关于脱发的各种调侃也甚嚣尘上。“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人还没老呢,头先秃了。我的头发在衣服上,在枕头上,在梳子上,就是不在自己头上。我就像一颗蒲公英,风一吹,就成了秃瓢。”
三千烦恼丝给人们带来的焦虑在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由此,植发行业这两年也悄然流行起来,似乎成为了一门“新”生意。城市的地铁里、公交中、B站、抖音、知乎、小红书里,甚至是2018年的热剧《延禧攻略》中,植发广告耳目一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90后竟成了植发市场的新晋主力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植发产品的新晋主力不是中年或者老年群体,而是90后。如羊城晚报报道春节健康消费数据,最受90后青睐的竟是植发产品。
根据《中国脱发人群调查》,中国30岁左右脱发群体发展最快,比上一代人脱发年龄提前了整整20年。脱发正摘掉“中年大叔的悲哀”的标签,悄然下沉到90后、甚至95后群体。
这一方面既是一种社会现实,由于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作息不规律导致脱发现象比以往增多;同时也是年轻人比以往更加关注颜值,不羞于提及植发。“已秃”的90后并不掩饰自己的焦虑,脱发的人生现实可随时拿来自嘲和嬉笑。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每6个人中就有一人脱发,约有2亿人群受脱发问题困扰。其中80后、90后人群脱发比例已超过35%,大有问鼎中国脱发秃顶群体之势,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北大清华曾经做过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最近一年内有脱发现象,1/3甚至认为自己“脱发严重”以及“快秃了”。
现实变得冷峻而残酷,悄无声息间,秃顶脱发竟成为影响90后职场晋升的隐形杀手,成为困扰当代青年人的难题。
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有一期节目也是以脱发为主题的,而且是各国代表都参与的一个话题。不同国家的人都贡献了自己国家防脱发的“秘诀”,方法“重口味”了些,但不乏趣味性。
根据2018年双十二的医美报告显示,90后成为整形主力军,人均订单5单。这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很大关系,提升了年轻人的付费意愿,而且分期付款、医美消费金融的普及也降低了消费角色的门槛。当前,医院普遍都在提供分期付款服务,甚至是免息服务。
植发的两大诱因:刚需与美颜
医美市场的植发之“发”并不局限于脑袋上的毛发,发际线、美人尖、眉毛、鬓角、睫毛都是可进行种植的,这在业内被称为艺术型植发。
正因为这些新的植发项目,女性用户快速增加,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量市场,也是很多机构竞相争夺的对象。2017年下半年开始,植发消费的男女比例从过去的7:3上升到6:4。
从医学上讲,95%以上的脱发者为脂溢性脱发,医学术语为“雄激素源性脱发”,女性本身雄激素含量低,且体内的雌激素有对抗雄激素的作用,所以真正脱发的比例比男性要小很多。
所以目前市场上有植发需求的人,一般是出于两大诱因,一是刚需,确实有没头发的烦恼;二是为了美颜,让自己变得更美,是对颜值的更加在乎。
比如有人有斑秃的症状,斑秃是一种突然出现的局部脱发,民间称为“鬼剃头”。大部分患者的头皮上突然出现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边界清楚的脱发区,直径大小不一,严重的患者数目较多,形成不规则的斑片,甚至出现全秃的症状。这种情况植发就是一种刚需,是改变人生尴尬境遇的有效手段。比如屈楚萧的这张照片就有类似斑秃的症状。
再以植发际线为例,这是为了“变美”的植发案例。发际线最近几年越来越称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人们调侃的话题之一,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杨幂发际线高低的话题。
发际线高低是影响美观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人额头高,发际线天生靠后,扎起头发来脑门比较显眼;有的人发际线逐渐后移,显得脑门大,也会显脸大;有的是额角头发脱落,比如娜扎的额角。
所以,拯救发际线就成了当下年轻人提高自身颜值的一个方向。在小红书上能到各种拯救发际线的笔记贴。
这是一个颜值当道的时代,当代年轻人也都笃信颜值的重要性。
英国刊物《经济学人》指出,权力往往属于颜值更高的领导人,不管在大猩猩社群还是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要达到职业生涯的最高点,相貌(包括身高、肌肉、语音语调)和成就同样重要。普京、奥巴马、克林顿、马克龙就是很好的佐证。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头发越多,求职成功率越高。对于拥有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的男性而言,在就业或者升迁上,机会都要更多一些。
愈发普遍的脱发现象与颜值经济发展一同带来了植发产业的繁荣。
植发是个毛囊重新分配的技术活儿
植发是一个头发毛囊重新分配的过程,并不增加头发的总体数量,而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技术活儿,取后枕部的健康毛囊再次种植到需要头发的区域。
每个人后枕部的毛囊为优质毛囊,不受雄性激素的影响,毛囊生长出的头发是永久而健康的。所以地中海脱发者总有一小撮的头发在后脑勺下方长期盘踞,这种盘踞也就意味着后脑毛囊的健壮。
植发属于微创手术,但微创不意味着百分百成功。它的成功率和诸多因素相关,如毛囊本身的情况,毛囊的取样手法以及医生的专业程度等。
在植发行业,医生的审美能力决定着植发的美观效果。以女性种植发际线为例,前端需要纤细的毫发,效果需要更柔和,如果医生的审美力不高,就容易出现车祸现场。比如下图种植出来的发际线就不是纤细的毫发,发质很硬,美感比较差。
毛囊是身体的不可再生资源,注意不能被开发过度。看过一则案例,有一名女性种植睫毛,后来发现后枕部被挖了2000多个毛囊,但左右眼分别只种植了48和47跟睫毛,严重不对等,造成了极大浪费。
目前市面上植发手术多是按照种植多少毛囊单位来计费。一般无痕植发(FUE)手术价格是8~12元/单位,加密手术会稍贵,植发的客单价是1-3万元之间。当下的植发手术价格和多年前李亚鹏植发花费60万比已经比较亲民了。
植发行业有一个潜在的“退费”机制,如果术后完全没有达到合同承诺的毛囊存活率,经过植发机构的检测,是可以退一部分费用的。
植发赛道的几类玩家
植发行业在中国市场发展了二十多年,其赛道上聚集了四类玩家:一是公立医院的植发科室;二是以碧莲盛、雍禾植发、科发源、新生等为代表的全国民营连锁植发机构;三是以伊美尔、熙朵等为代表的民营医美整容机构植发科室;四是以恒博等为代表的民营非连锁机构。其中后三类玩家近两年比较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进入了市场快速增长的红利期。
2017年9月,雍禾植发宣布获得来自中信产业基金的控股投资,融资金额在3亿元左右,2017年投后估值约在5亿元;2018年初,碧莲盛植发获得华盖医疗基金5亿人民币战略控股投资。其他公司虽然也被资本市场频频暗送秋波,但没再有成功的组合COUPLE出现。
近几年头部植发公司基本均实现翻倍增长,90后也渐渐成为这个市场的消费主力,并且他们的消费观念相比80后或70后更为前卫。所以这个行业增长态势向好,资本关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具体能否达成投资,还要看其财务状况和利润水平。
以受资本青睐的雍禾植发为例,其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30家旗舰店,过去5年公司营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这可是一个惊人的速度哦。
2018年双十一期间,根据新氧数据全国正规医院售出了13300个植发项目,科发源在天猫旗舰店推出的微针植发项目销售额为1141万元。这些数据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个行业的前景。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Market Research Future发布的《全球植发市场报告》,预计2023年全球植发市场规模将达到238.8亿美元,而2017年中国植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7亿元。未来几年植发及相关产业的潜在市场空间或达500-1000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