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没有哪一个父母是不爱孩子的。
但是,表达的这种“爱”能否让孩子感受得到,并且也能做出反馈,这就是一种学问了。
有的父母爱孩子,宁愿可以为了孩子去死,但就是不愿做出一点改变,这种爱说白了就是一种控制的方法,用爱以此来威胁交换,来达到自己的需求,反而错误的把这种方式叫做爱。
孩子也不能接受,爱的越深,对孩子的伤害就越深。时间久了,也会恨铁不成钢,在每一个鸡飞狗跳的家庭里面总有不会表达爱的父母。
生活中过日子的两口子也有不会表达爱的时候,比如老婆不小心在切菜的时候把手弄破了,老公知道了上去就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不是跟你说了多少次吗?能这么切吗?”
然后边指责边去给老婆包扎处理,看似指责的背后也流露着爱,但这种爱让人无法接受,让人嗤之以鼻,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带着责备指责的爱,给人一种压力,本身呼吸就困难,让人更加的窒息。
有的孩子走路不小心摔倒了,父母上去看看有没有事,如果孩子无伤大碍,就会对着孩子说:你走路不长眼吗?怎么一点不长记性,下次再这样走,摔死你我可不管。
这种说话的方式是表达爱还是责备,在父母心中觉得我做的都是为了你,我很关心你,但在孩子心目中给他留下了伤疤,无意间就给孩子的伤口上又撒了一层盐,觉得父母不爱他,有一点点错就是责备。
到了以后,孩子也会学着“狡猾”,做错事不让你知道,看你还怎么说我,于是双方之间的关系慢慢的变得出现裂痕。最后亲子关系也变得僵化,互相之间一点火就着,都是以指责对方来表达“爱”,但对方也不肯接受,最终不欢而散。
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疫情比较严重,幼儿园小学都放假了,孩子在家除了玩还是玩,他妈妈有些受不了。
儿子也挺自律的,早上起来还要晨跑锻炼,做拉伸,今天早上6点就爬起来了,吃完午饭妈妈担心他累着,让他去睡觉,但儿子此时不想睡,他妈妈就用命令的语气说:“你今天必须睡觉,马上去睡觉,你起得这么早。而且还玩游戏,如果你不去休息,过不了几天你就废了。”
就这样简单的一句关心的话语,让儿子特别的生气,直接给她哭着叫板:
为什么你要“死逼”着让我睡觉,非得逼着我去睡觉吗?我现在就不想睡,想和爸爸出去玩会儿,你真是一个“坏妈妈”,爸爸比你好100倍,你让我很生气,气得我牙痒痒……
就这样我见事态不妙,赶紧带着儿子离开了现场,跟他做了简单的沟通,让他把此时愤怒的情绪发泄出来,我顺着儿子的话说:
你是不是现在很生气很愤怒,因为刚才妈妈没有尊重你,她用了命令的语气让你感觉很不爽,而且还说你“废了”,你是不是对她这些话有意见。
儿子边哭边点头:我就没有见过这样的妈妈,她不知道我伤心难受吗?光逼着我去做一件事。我有一个坏妈妈,世界上最坏的妈妈……
我带着儿子换了一种环境,给他做了心理疏导,他慢慢的变得情绪不是那么的激动,好了很多。
过了有10多分钟他在车上呼哈的睡着了,时不时的还抽泣几下,显然有些委屈。
他妈妈刚才这一番话,显然是在关心中夹杂着一些责备、评判、命令,这种都是暴力的语言,让人听着很不爽,很不愿意去做,而且会有反弹的作用,越是命令,孩子越想对抗,越想反着干。
而妈妈觉得你不听我的话,我对你做了那么多,你居然不感恩。会加大力度去惩罚孩子,最终把孩子的这种脾气拧过来
而孩子觉得妈妈根本不理解他,总是用暴力威胁的口气跟他说话,说不过他还会去打骂,让他屈服。
孩子更加的委屈,更加的叛逆,这就是双方不会表达爱,也没有感觉到爱的一种矛盾,是破坏亲子关系的根本原因。
所以学会正确的表达爱,让孩子感知爱。一定要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