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思考的时候,日子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得它去的匆匆了,.......”这是出自朱自清先生《匆匆》一文,先生看似普通的文字,可是经他组织一下就显得很是有趣味了。
在学校学习这篇文章时,那是只觉得无味可嚼,带着一种感叹的心态在那里优哉游哉,却从未重视,细细去评味一番。上高中时不懂,现在却是一个大学生了,这月有四周,一周有七日,一日有三餐,餐餐当食,细细算来,犹叫人生惊叹!自己竟《匆匆》活了二十载,试问自己是如何度过的,我竟无言以对。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吧!但在这少年之年纪,我能悟出时间的道理,可谓幸矣!也不算是透彻吧!只是开始注意它了,大学生活让我注意到了它的悄无声息。记得刚来学校时,对于这个陌生之地,也不开课,心情一如既往的烦躁不安,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一天的任务也就是军训。其它时间皆自由,然自己不是放荡之人,不愿意过早接触社会,心中还有一些纯真。所以只能待在宿舍这方寸之地,幸有网络覆盖,我有一手机,终日与它为伴,在上面找一点快乐罢了。那时心烦焦躁,又何能安心读书尔,所以终日沉迷于此。找些乐子时间久了便心生无聊,有度日如年之感。精神不振之惑,终日消尘。
就这样过了几周,新生开始步入正轨,巧借十一长假,回家探望一番,好改换心情,待亦来复读书也。长假过矣,待之返校上课,课程为一日四大节,每节分两小节,上下午各两大节。一日课最多为三大节,其余时间自由支配。刚开始由于好奇,每日早起,操练之后早餐,然后上课,每节必到不敢怠慢之。但好景不长,慢慢对于课程的空洞无趣开始厌烦无一能顺其心意,但还是去上课。大多数并没有认真去听课,只是为了点名而已,因为出勤和成绩挂钩才去的。刚来老师教导之,大学者,自学也!而莫不能与高中同矣,始之不解,但今晓之。于是,闲暇时长游走于阅览室、图书馆寻求精神之食粮,品行之提升,另求精气神镇静也。但所读之书,记之不过三言两语,实属惭愧。
如是也,一日、周尔、月矣,悄悄然光阴从我身边溜过。待我反省之,一日之所为,不过是吃饭上课读书而已。仅此而已,并未曾学到什么,不仅如此,还深感自己知道的甚少,会的甚少,懂得甚少!所以自己应该学习的东西是如此的多,若不学习将来焉能于社会安身立命也!从此,思想之转变甚大,不在无所事事,而定一计划,英语、文学、运动三项。今后之修身之事项了,计划易得之,可过程犹如上刀山下火海。已过数月,还望自己能坚持下去,但是心中常问自己,时间都去哪了?自己就会想一想这一日所做之事,可有浪费时间之嫌疑,可有遗落之事,但非日日可毕,事事可完也。总会有那么一点意外,常言道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时间久了也养成了一些习惯。早上起床后,打扫卫生,活动一下身体,闲时写一点文字,抒自己高兴难过之情,记一些有意义之事,心境大不同以往,对不顺耳之言,不衬心意之事,皆看似浮云,心有太阳,缓缓升起,烟云岂不皆散之。
属文以记之,心悟所得,舒矣,美哉!
东 方
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