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不可遏制地被某类事或人吸引,如同被诅咒般不可摆脱,这就是把自己放在了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秋千上。”
刘索拉称《迷恋·咒》是受到英文词fascination启发而写成,这个词直译就是对某事某人不可遏制不可掩饰的兴趣,古代拉丁语的意思是被施巫术了。
其实,刘索拉应该用一个更为准确的英语单词:obsession 。因为obsession 表达的迷恋程度比fascination 更为强烈与疯狂,更能准确描述她书中几位主人公互相迷恋的强度与深度。
音音,一名先锋音乐家,迷恋上一名神秘阴郁而自恋的歌者婵。
艾德,音音的同居男友,迷恋着音音不甘平庸的生活态度,后来却也迷恋上婵的。
奥赛,一名为音音的音乐伴舞的舞者,迷恋着音音的音乐,她对音乐的梦呓,以及他们之间那种默契。
荆绶,婵的前男友和传记作家,迷恋并纠缠着婵。
戴安,婵的音乐作曲家与同性恋人......
够了,已经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连环套!
刘索拉的《迷恋.咒》,就是通过上述这个连环套,解构了人们对爱情的迷恋,对情欲的迷恋,对音乐的迷恋,以及对生死的迷恋。
“被迷惑的人常常会醒来,但去迷恋的人是自我决定的,不会醒来也不愿醒来,没有这个幸福的“孽障”,我们似乎就会失去很多人生享受和智慧。”
刘索拉,这位在八十年代就以《你别无选择》一书冲击中国文坛的另类文青,又在欧美另类音乐界混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实验派音乐人,对迷恋有着超与常人的理解。从她的叙述中,你甚至可以感到她对迷恋本身的迷恋!
《迷恋.咒》不同一般的小说,更像是一本乐谱。文如其人,她就是一个自如地穿越在音乐与文学之间的精灵:
“如果把生活中的“我...爱...你”,和钢琴上的一个三和弦作比较,那这三和弦就是由三个有间隔的音组成的。如果说,我是C, 爱是E, 你是G,一个所谓最谐和的主流大和弦,但这简单的组合实际上得隔过去多少可能捣乱的“错音”。在我=C和爱=E之间,有#C,D,#D隔着,在爱=E和你=G之间,有F,#F隔着。把这个美丽和弦的组合位置转译成文字,就是我( )( )( )爱( )( )你。在这些( )里能填写多少别的故事啊!”
这种文字,只有刘索拉才写得出来!
看完《迷恋.咒》,你会很怅然,很纠结。如果你的生活是一潭水波不兴的死水,从没体验过受迷恋的咒语蛊惑过,你依稀会有一种遗珠之恨。如果你曾经在迷恋的天堂与地狱之间荡过秋千而还没摔得粉身碎骨,你就会感慨刘姐那种过来人的事后诸葛亮是多么的精辟:
“其实,当人不可遏制地被某类事或人吸引,如同被诅咒般不可摆脱,这就是把自己放在了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秋千上,一忽悠上天又一忽悠落地,命运起伏,凡非要为此情结献身拼命者都属于这类。比如爱酒者,想到酒就眉开眼笑;爱画者,睁眼闭眼都忍不住构图;爱他人胜己者,一想不开就要殉情等。旁观者看着一个中了“迷恋·咒”的人,千万不能拦着,那人哪怕是在下油锅,面部表情也是幸福的,你拦着就可能毁了一个人一生选择的幸福。迷恋的人是自我决定的,不会醒来也不愿醒来,没有这个幸福的“孽障”,我们似乎会失去很多人生享受和智慧。”
“真正的迷恋是会使人付出生命的,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为了一种不可医治的情结。迷恋可能是一种精神高度文明中的病态。”
糟糕!我想我好像中了刘索拉的咒语了,因为我已经迷恋上了这本《迷恋.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