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易经》,看《易经》,那么这个“易”是什么意思呢?“易”有三义,第一是简易,第二是变易,第三是不易。
进了《易经》的大门,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用这三句话来综合考虑任何事情,那就是: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
什么叫简易?《易经》看起来那么神秘复杂,怎么会说简易呢?我们不妨从我们用的筷子说起。筷子一般两只一起使用缺一不可,这就是一阴一阳,合起来就是太极。我们用筷子,往往是一根动一根不动,看准目标,两相配合,就夹到了菜。
这在外国人看来不可思议,那是他们不懂其中的奥义。筷子是我们经常用到的家常用品,操作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方便携带,这是筷子的特性。这就是简易,把事情简单化,与人方便,于己方便。
就像我们日常遇到事情,不是“看热闹的不闲事儿大”,把事情闹的越大越好,而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尽量让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于当事人都是一种最轻松地处理办法(当然,这里要看什么事,比如一些关乎国家的大事,或者说关乎大局的事,就不能用此种方法。)。
那么什么是变易、不易呢?我们常感叹世事无常,很多事情变化太快,根本跟不上节奏。就像现在的时代,日新月异,稍不留神,你已经被时代抛出老远。
但是变的只是现象,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在想到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不变;在想到不变时候,一定要想到变,这才叫“一阴一阳之谓道”。变与不变两者是合在一起的,是不能分开的,分开就无所谓变化了。
拿我们自己来说,现在的我们肯定不是以前的我们了,更不可能是婴儿时期的我们了。首先我们长大了,容貌有所变化,这是最直观的。还有就是我们身上的细胞每七天全部更新一次,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早已经不是以前的自己了,只是我们认为自己没有变,还是以前的自己罢了。
那为什么还说我们是自己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这副躯体还在。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比如我们天天与时间打交道,时间就有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已经过去,它是不变的,因为无法变了;未来还很遥远,所以我们经常说抓住现在。
只是现在更是处在变与不变之中,但再怎么变,都是有规则可以推理的。就像小孩子知道,自己有爸爸妈妈,早上上学,晚上回到家,爸爸妈妈一定在家等他(她),而且妈妈一定做好了好吃的饭菜。
所以变的后面一定有不变的地方,这就是常则,就是自然规律。比如从早上升起的太阳,宇宙,你让它们怎么变,那是不可能的。不要老在变里面打滚,觉得太难了,要学会掌握不变的东西。
太极是万事万物,万事万物是太极。太极有阴有阳,阴是不易的,我们把它叫作常,哲学上叫作本体;阳是变易的,就是非常,哲学上叫现象。本体不会变,现象永远都在变,而且瞬息万变。所以我们要在脑子里知道那些我们没有看见的事物的存在,不要只相信眼睛看见的,或者耳朵听见的。
孔子说:取法乎上,得乎中。”就是人要有理想,并尽量努力的去做,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没有人去抓月亮,因为人们知道那是不可分的。人们会去分财物,因为人们知道那是可分的。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绝对状态下,才有平等公允,我们活着,就有黑暗面。
这样想,很多事就很容易理解了。世界上有不变就有变,它们是同时存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这就是《易经》讲的变易与不易。
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要用不变的原则,来应对万变的现象。做一个外圆内方的人,妥协却不放弃立场,圆通便是圆满。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我们也常常说的看破不说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都是这个道理。
再说《易经》的占卜功能,其实就是一种合理的推理,比如看到天阴就可推断可能要下雨;一个人从小脾气暴躁,好斗勇逞强,就能推断出他将来长大可能不得善终等等。但《易经》占卜,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就像现在讲的概率一样,有准的时候也有不准的时候。
所以一般不要去占卜,让日子平平常常过就行了,更不要去听那些一知半解的人给你瞎喷,到时候没有帮到自己,反而害了自己。而且这只是一个参考,没有决定意义,最后怎么做,完全在个人的心理。你向它妥协,你就信了;你有自己的主见判断分析,就会根据自己的内心去做,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全盘接受,或者否定。
看《易经》这么几天,明白了为什么好多人要辩证的看待事情,原来一切从《易经》里来呀!真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总结出来的经验,至今都是人类的瑰宝,而无人能替代。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和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