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被潮流侵袭的网易云和当代年轻人无处安放的情绪化身。
网易云回应“网抑云”当代年轻人真的在“为赋新词强说愁”?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终究还是错付了。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我愿成为这样的人,让你稍稍喜欢这个世界。
当午夜降临,都有一群睡不着觉的人,他们听着网易云音乐,刷着评论,或有感而发,在评论里留下自己的故事。本来这是一个和谐的社区,有的人因为音乐被治愈,有点人在无数评论中找到共鸣,瞬间就能感受到茫茫宇宙中,自己不是孤单一个人。看着才华横溢的大佬秀文笔,自己也上去凑个热闹,说一句:要是不好好读书,以后看见夕阳,别人说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自嘲中隐隐流露出对读书时光的回忆和羡慕。而若是你心情不好,发一句:今天心情很糟糕,有陌生人可以安慰我一下吗?也会收到很多陌生人的鼓励与安慰。现实生活中,大家因为种种原因,都不得不戴着厚厚的面具,只有在网络中,才能跨越身份,种族,性别等鸿沟,在一个充满和平的环境中交流。
本来,网易云应该是一小撮人的净土。他们都喜爱听音乐,都热爱生活。评论中出现的热评金句,也都是无数人真心的流露。就算作者为了炫技,创造出一些或华丽或深情或感伤的句子,也是这些人才华的展现,而所有的听众都可以享受这些灿烂的文学成果。这有什么不好?
2013年,我下载了网易云音乐。当时的网易云还只是一个小众听歌软件。而我当时下载他的目的,也不过是因为他有很多免费歌曲,还有别的软件听不到的一些动漫音乐,小众歌手等。而且那个时候我也非常喜欢阅读评论,看着自己写下的小小评论有一个,两个,三个点赞,心里就激动的睡不着,而且因为听歌,我认识了一群热爱动漫,喜欢音乐的朋友。而我记忆非常深刻的是,有一天突发感想,我在一首歌下面评论了一句:向往事说抱歉,向明天道晚安。本来只是想表达一下最近杂乱的心情,因为考试,家里也出了问题,那两天真的很难过。然后就有小伙伴加了我好友,说了很多安慰的话,也讲了她的故事,大意是千万不要自杀,人生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也可做。然后就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我。给我推荐她喜欢的歌,每一首都表达了要在最绝望的时候寻找希望。那时候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互联网并不是冷冰冰的一个机器,而手机,也成了连结千里之外的友情的钥匙。
自从网易云火热以后,网易云热评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不管你喜不喜欢音乐,也不论你对生活有何种感悟,只要有需要,人人都能背一两句网易云热评来装酷。像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啊,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这样的文字本来就诞生于他们特殊的时代背景,属于那一代作家伟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学遗产。但青少年们没有创作能力来表达或者说的宣泄那些青春期急剧变动的情绪,而选择拿这些原有的,觉得符合自己的语句来作为情绪表达。
从而造成这种乱像,一方面因为一些人为了表现自己的特殊,从而引起别人关注,于是自称抑郁症患者,博得同情,吸引眼球,这部分人一般都是年龄不大的初中或者小学生,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困难,可能在现实中找不到表达的地方。而网络又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夸张的表达方式。而讽刺网易云的一般也是攻击普通人装抑郁博同情的地方。但互联网就是这样,一颗火星丢进去,你永远不知道它最后会烧到哪里,造成多大损伤。
而现在只要人们一提起这些句子。就会有人回一句:老网抑云了。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但我只能感到无尽的悲伤。我仿佛看到屏幕背后无数张夸张的笑脸,这些脸一个个玩世不恭,戏谑笑骂,丝毫没有共情能力,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身上。试想如果当时我说出那句话的时候,遇到的不是一个好心人安慰我劝阻我,而是一句阴阳怪气的:老网抑云了,或者是:宁也配当网抑云?当事人会是什么感想。
如今,网抑云玩梗已经超出了“抑郁症”的范畴,变成了反对一切伤感文学的狂欢。好像全世界表达情绪的人都成了不能对自己的感情负责的人,成了“伪装抑郁,强行矫情”的人。这种无差别打击的浪潮正在席卷整个互联网。这种错误的三观损害了人们的共情能力。同时让自我表达变得更加羞耻和充满负罪感。当一个人因为痛苦而想要寻求帮助和找人倾诉的时候,就会想到冲斥网络的:“老网抑云了”而受到二次打击。那种明明很痛苦,却被人娱乐,被人嘲笑和讽刺的后果,简直不敢想像。
娱乐至死中说:“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精神文化,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如果人们的同情心和公情能力被过度消费,那么我们的世界就只剩下 麻木和无动于衷。试想一下,多年后的语文课可能的这样:十年生死两茫茫……“老网抑云了”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老网抑云了”这样的情景该多么可怕。
为了对应娱乐至死的冲击,人们开始结构主流文化,以自嘲,以“丧”以主题,面对日益增大的生活压力,以一种消极抵抗的心态来对待,然而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一群全新的人也正在结构“丧”文化,改为用一种全新的阴阳怪气,无动于衷去冲击“丧文化”
大家以一种又一种的生活方式去向世界妥协,却最终忘记了我们也是力所能及去改变这个世界。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能善于和孩子交流,就能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的情绪波动,如果那些别有用心的不去消费人们的同情心,不用抑郁症为借口骗取同情,那一定会少很多“网抑云”多很多“真善美”吧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
另外,补充一些网易云热评的正确出处和用法。希望各位可以正确运用网络语言,不要做戏谑者的帮凶。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出自寺内寿太郎,日本昭和时期诗人,著有一行诗:生而为人,对不起。是他在自杀时写的绝笔,但最后没有死城成。文章被太宰治的朋友山案外史看到,说给了太宰治。后来太宰治在短篇小说”二十世纪旗手”中用作副标题。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也常出现过类似的语句。而之所以让大家误以为出自《人间失格》很有可能是字幕组当时在翻译《人间失格》时把它翻译成了“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毕竟“人间失格”在日语中就是失去活下去的资格的意思。
人类的悲欢斌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出自鲁迅《而已集》的最后一篇《小杂感》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
表面说的是:每个人都沉溺于自己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悲欢是独立的,割裂的。而后半句“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又将自己代入,他如果也像众生一般沉溺于自己,怎么能听到众生的的声音?而听到以后,为什么又无动于衷,只是觉得他们吵闹?以鲁迅先生的胸怀,断不会去讽刺下层人民,而结合鲁迅先生当时的情景,时局动荡,自己也风雨飘摇的境况。即使自己有心也无力。每天想着却不能有任何帮助,自然觉得吵闹。
——2020年8月5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