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完了安淑芳老师推荐的书《为何家会伤人 -》,很是触目惊心。关于家庭、尤其是关于孩子,有许多我以前没想到的事情,比如溺爱孩子的根源在于溺爱自己,比如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其实源于自己对生活的焦虑,比如孩子对父母的爱与父母对孩子的爱一样伟大。
书里提到,一个健康良好的家庭模式,基本的原则是爱和自由:“爱,令关系亲近;自由,令关系保持适当的距离。两者同时兼备,是一切亲密关系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父母只是给了孩子身体,他们不应该以孩子的精神父母自居。
我自认大部分时候还是一个 开明的妈妈,但是读这本书的时候非常汗颜内疚。书里说一个人自我评价的基础是童年时父母对他(她)的评价,父母分三种:第一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最好的父母就是这第三种。“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这一点在他们越小的时候会有越好的效果。
书中有一个观点我经常说在嘴上,但实际上做得很不够: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孩子犯了错误遇见麻烦,家长首先要学会聆听,而不是上来就摆出要纠正错误、解决问题的架势,否则孩子会觉得孤独,并再次受到伤害,反而变得逆反而固执。“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父母一定要静下心来,体会孩子的心情,给予关爱和理解,等孩子情绪稳定时再提出建议。
我想起妹妹的经历。妹妹曾经在初中时拒绝上学,父母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想起来,她的心理一定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那个年纪无法面对,而父母又不能理解。她现在倒是过得很好,我们从来不问那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她自己也可能选择性地忘却。但她当时的绝望我想着都心疼,青春期的孩子多么需要爱护啊。
“相对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生存,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他们很容易围绕着父母的情绪转,而父母也会有意无意地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