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缸刚开的时候,缸里没有多少有机物,一片死寂,微观生态系统还没有建立,每种微生物都在睡大觉,丝毫没有觉察外面的美妙。这时候就需要放入一两条鱼,最好活泼点的,搅动下水体;胃口好一些,能吃能拉,多创造点培养基;体格也必须要棒,因为没有微生物来帮忙分解排泄物,缸里的环境会很糟糕。这一步叫作“闯缸”,对于鱼儿来说,这一遭如同闯过鬼门关一样凶险。
我的闯缸鱼是一条草金,还保留着鲫鱼的形态,但鳞片的颜色已经突变成了金色。它是金鱼最初的形态,从它开始,华夏大地的人们懵懂地接触到了基因的奥秘,培育出体态各异,颜色多彩的金鱼。这条草金很活泼,下缸的一瞬间便游遍了整个鱼缸。而且食量很大,眨眼便吃掉我投下的每一粒鱼食。阳光通过窗户打在鳞片上,墙上便多了一条金色的影子,时而游到地板,又猛地一下蹿到天花板上。
渐渐地,水稍微有些浑浊,鳞片也不在闪烁。尽管鱼屎已经顺着水流被抽走,但终究还是在这个狭小的缸里,散发着只有鱼儿能嗅到的恶臭。此时缸内的微观生态才刚刚建立,各个菌群都在快速增长,贪婪地占据底滤下每一寸位置。只有大名鼎鼎的硝化菌才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悠悠地伸了个懒腰,缓慢开始繁衍。这个时候,鱼儿是最危险的。我每隔几天便将里面的水放出三分之一,然后填上刚晒好的新水,希望可以减轻下鱼儿的痛苦。但鱼儿一直伏在缸底,有些病恹恹的,没过几天水又浑浊了。
如此往复了快一个月, 直到有一天,我从阳光中醒来,望着天花板,突然发现那金色的影子回来了,没停多久,又一猛子扎到地板上。我急忙爬起身,望向鱼缸。水变得清澈了起来,阳光常晒的缸壁上,有了斑斑绿藻。这说明硝化菌已经发展壮大了,源源不断地将水中的氨变成硝酸盐,而硝酸盐又是上好的肥料,水藻自然不想错过这样的美味。
看着缸里的一片生机,我知道我又可以添置更多的鱼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