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THE KNOWLEDGE: How to Rebuild our World from Scratch
ISBN: 9787557682446
内容简介 :
假如我们熟知的世界已经消亡,关键问题是:下面该怎么办?
这是一场极富科学想象力的思维实验,写给假设中的世界末日幸存者,作者达特内尔不仅探讨了让我们如何在大灾难后的几周里活下去,更介绍了恢复人类文明所需的非常基础,却极其重要的知识精华:从如何重新发展农业、喂饱肚子,到怎样提炼矿物、制造药品和生产工具,再到铺设电网、发展交通等。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当遇到全球性的灾害、瘟疫,或沉浸于文明的便利时,我们也许更应思考一下,假如文明瞬间崩溃,我们该何去何从。"
作者简介 :
刘易斯·达特内尔(Lewis Dartnell),莱斯特大学和英国航天局(UKSA)研究员,也是屡获殊荣的科普作家。他1980年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牛津大学生物学系,后在伦敦大学学院获得天体生物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体生物学和火星微生物生命的研究。在科研工作以外,他出版过多部科普作品,包括《宇宙中的生命》《我的太阳系旅游指南》《原点:地球如何塑造我们》等。此外,他经常为《卫报》《泰晤士报》《新科学家》等媒体撰写科普文章,也主持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多档科普节目。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新冠肺炎会重塑世界格局以及人类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本书还是挺值得思考的。
# 很喜欢末日电影,那种末世感让人恐惧又兴奋,这本书比那些电影厉害多了,都是基于科学,不得不感叹作者太牛了。
# 2020这一年来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匪夷所思之事,读一读这本书或许可以加深一下我们对世界文明的理解。
贰:
末世题材一直是科幻小说的关注点,最近辐射4发售引起大批老粉丝激动,为此国内最好的游戏podcast:Gadio,专门做了连续的节目介绍辐射的相关知识。看完本书,我想也许会有类似的主题会被游戏化:在大灾变后,该如何在废墟上建设家园,重新启动人类的文明。
作者从多方面,对重新开始建设人类家园进行了讲述,原书名本身就是知识指南。作者假设真的发生了灾难,也许是核爆、疾病或者行星撞地球,假设有少数人——包括你存活下来,而自然环境能够继续生存,在此条件下该怎么办。除了开始的几十年,可能依靠灾难前剩余的物资存活,后面的日子,人类必须重新攀过漫长的科技树,把文明恢复到灾难前的水平。
假设一个普通人活了下来——不知活下来是幸运还是倒霉——比如我,该做什么?
按照这本指南,首先是一个过渡期:先利用现有的资源。这一点和游戏“我的战争”类似,依赖现有的原材料、给养活下去。
这一阶段,可能要先找个地方住下来,搜集干净的水,去超市或者仓库搜刮食物,还有基本生活物资:药物、燃料、衣服、武器等等。可能要寻找一些残存的工具进行简单的加工,例如搭建一个火炉煮熟食物,或者练习用锯子、斧头修正破损的门窗。如果运气好,这个阶段可能会比较安逸,现代战争影响下的某些时期人类就是如此存活的,比如书中举了古巴被禁运后的例子,繁育耕牛替代拖拉机、自制零件维护老旧的美国汽车等等。
但是,真正的困难在于,必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在前一阶段有足够保障的情况下,我可能会这么做:
首先,我不是一个人战斗。如果像电影《我是传奇》里那样,估计也没有复兴的可能了。要组织足够的人手,这些人要有劳动能力,最好也有技术能力和特长,以便在某些技术领域加快进度(不过过度细分导致很多人只掌握很少部分的知识,即使很深但并不适合从零开始)。更重要的是,人需要繁殖来获得进步。所以下面,就以“我们”称呼这些人。
然后,从农业开始。采摘和狩猎被农业替代,文明才起步。灾变之后也许自然会慢慢恢复活力,能够更重的土壤够多,无论是谁都要重新当农民,通过植物重拾太阳带来的能量。
我们需要找到可繁殖的种子(而不是人工杂交的),以简单的工具开始耕种,在种子银行有库存,但如果找不到,就必须实验任何能找到的种子。
显然,我们已经不必重复前人的路:尝试各种植物,我们要把努力放在那些高产出的作物上,并且使用合理有效的耕种方式,比如轮播、垄耕;同时,复制出趁手高效的农具。还有,化肥和除草剂没有了,我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绿色农业,虽然效率很低。这意味着我们要收集粪便来制作肥料,否则只能依赖土壤慢慢恢复肥力。
农业的复兴让我们温饱,然后,才可能有人去做更多事情。还记得《帝国时代》游戏里,要先保障食物充足吗?无论如何,人口增加和城市出现都仰赖农业的繁盛。
《鲁滨逊漂流记》里,主人公除了吃沉船遗留下的食物,自己慢慢的种植麦子并且养殖山羊。我们也必然如此,要把植物可食用的部分改造的可口,同时学习如何保存食物。
吃饱了还要穿暖了,植物和牲畜可以用来制造衣物,遮体保温。同样,也要想办法取暖,如果科技水平无法轻易获取化石燃料,只能先从木头开始。取暖和照明,燃烧还能够把化学工业恢复起来,制造碱、酸以及更多复杂物质。在灾难前,石油和煤炭可以轻易提炼化学品,但灾变后的我们,只有先重复费力而简单的方法。
这样,我们可能需要基础的材料来恢复工业,比如混凝土、玻璃、金属。这些材料对居住、农业都有帮助,也能用来生产化学产品,比如只有器皿合适才能保存酸液,而足够强度的熔炉会提高冶金的效率。
在人口数量极低的时间段,虽然原有的药物早已失效,但很多因密集人口高发的疾病可能不存在。也许我们的难点在于,没有足够高度化学工业来制造药品,只能看着身边人死去。制造青霉素不像制造玻璃那样,无法跳跃。但好在我们的卫生和防病意识远好于过去。
在灾变前人类依赖电力,灾变后我们的能源会慢慢恢复。从依赖植物、畜力,到风力、水力,也许我们中某些工程师能快速的制造出发电机和内燃机,因为这些科技爆发点的发明都坎坷曲折,但复制起来会非常容易。也就是说,恢复到工业社会初期不会太难。
我们在聚集生活时,通信绝对是个大问题:手机、网络没有了。写信,要制造纸张和墨水,或者无线电爱好者可以借助前人的经验,把电报、电台恢复起来。当然,重新恢复互联网、甚至GPS还非常难。
也许我们可以接受现在的发展,当然,我们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重来的。这些基础,还包括重要的两点:时间和空间。时间概念来源于对天体的观察,我们可以从观察太阳开始,逐渐过度到制作发条时钟,以及重建历法:也许需要定位某一恒星在天空的位置,才能知道我们身处公元多少年(如果没有人划正字记录的话)。而空间位置,除了防止我们在自然中迷失方向,还要重新建立经纬度信息并开展更远的活动。
前面说过电力的恢复,好像忘了蒸汽机(以及工业革命),到底要不要让科技发展的更高,我们也许会产生分歧,或者我们能够达成一致意见,选择另一条路。重点是,科技的水平与我们的需要达到平衡,就算没有互联网和手机。
返回到本书,虽然建立在假设基础上,而且作者也在书的末尾强调本书略过很多重要的知识和技术进步,但这本书依旧只是一个知识参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人类进步的点滴和乐趣,同样重要的,你也会不自觉的反思人类文明对地球的影响,这样会不会让读者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人为引发灾变,让这个世界延续下去。
叁:
如果人类文明将不复存在,搭上“诺亚”方舟时只能携带―件物品,你会选择什么呢?或许路易斯·达特内尔的科普读物《世界重启》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无论是生存最重要的庇护所、净水和食物,还是保障生活质量的燃料、药品和资源,携带的物资终有耗竭的―天。而科学知识是重建文明的利器,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可持续的来源。所以达特内尔说:“需要在消失之前回收的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还是知识。”
《世界重启》像是―本百科全书,用最精炼的语言囊括现代文明的方方面面。固然,短短的篇幅不可能把每门学科都系统地解释完全,作者奔着实用性而来,试图让读者略过漫长的研究过程,快速将科学技术为我们所用。了解如何设计简单的蒸馏装置,取之不尽的海水就可变成饮用水;学会种植和畜牧的技巧,便无需忧心食物来源;知道工业化的科学基础,寻找能源、制造机械、发展化学、钻研医药,生活物资渐渐也能自给自足……
但《世界重启》又不仅仅是一本重建文明的工具书,达特内尔引导我们去思考知识的归宿。
当我们设想现代文明的崩溃时,不由惊觉,维系生活的每个环节被孤立得可怕。“我们习以为常的每一项现代技术背后,都有着大量关联成网的其他技术作为支撑。”这是工业化的结果,个人的技术只是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哪怕最简单的物件都可追溯到无数难以企及的环节。托马斯·思韦茨曾尝试从无到有地制作一台烤面包机,经历了在采石场和矿山挖掘原料、查找冶金技术、制作炼铁炉等环节,千辛万苦做出一台质朴原始、散发奇异美感的机器,巧妙凸显了问题的核心。
科学知识是工业化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而工业化在高效促进物质生活发展的同时,却无意间阻挡了我们亲近科学。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似乎不那么容易,就像达特内尔一边告诉读者如何重建文明,重复工业社会的道路,一边又对工业化持保留意见,不敢肯定这是最佳发展策略。把科学的工具交给读者,把决策权留给读者,所谓的引导只能寄望于读者自己的思考。
不过,读者仍然可以在只言片语中看见作者的暗示。他对元素周期表的描述就充满了对纯粹的科学、对万物特性的迷恋:“元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依据行为的相似性被归入元素族,就像家庭一样”。有些技能必得依赖跨学科的知识,缺一不可,譬犹制备氨气不仅需要化学知识,玻璃制造和冶炼金属的技术同样是保障严苛反应条件的重要因素。还有些常被忽视、误以为无关紧要的学科,也有不可替代的功用,比如天文学。天体排列和季节韵律之间的联系“可以让你计划农业周期,避免饿死,并防止你在野外迷失”。我们需要的知识何其多,当它们融入生活的时候,应当是可爱而不是生硬的。
倘若“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乐趣还不足以吸引你,倘若“末日”于你是个如科幻小说一样不真切的概念,倘若在外太空寻找资源、建立文明有点儿遥远,那么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文明覆灭兴许令人侧目。被火山灰掩埋的庞贝古城、被彗星毁灭的亚特兰蒂斯文明、连年战火引发的文明倒退、统治者倒行逆施导致的退步,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相比之下,重建文明的过程漫长而卓绝,从容以对的都是未雨绸缪者。知识给予文明社会的人类更好的生活品质,也等待人类赋予知识生命力。
热播美剧《荒野求生》的主人公贝尔到了中国,同样引发收视狂潮。观众对荧幕上的惊险刺激感同身受,同时熟悉着荒野求生的小知识。前阵子的社会新闻中,有个十岁的小男孩被绑架后,机智冷静地逃生,甚至考虑到可能再次撞见绑匪,故意没有循着来时的路。男孩称,这都得益于平时爱看的求生节目。书本和电视里的场景未必会真实发生,然而在需要的时候,潜移默化的直觉可能成为我们获救的法宝。这大抵也是《世界重启》想要教给我们的。
关注朋朋不迷路,发送简信交流更便捷;
更多书单 信息,点击简书个人主页查阅;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请自觉投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