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 与环保》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环保的核心就是合理地使用资源和减少资源浪费。
语言是人们彼此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准确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够使人们对彼此的想法和观点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采取与之相应的正确行动;而在语言表达与沟通上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常常使得人们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彼此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导致行动上的偏差和错误,并带来资源上的浪费。
【案例1】:多跑了几公里
小a和小b是小两口。周末的一天,小a打电话给爱人小b,两人约好下班后一起外出吃晚饭,约定的见面时间为晚上六点半,地点为C公园门口,由小a开车到C公园门口接上小b,然后一起去餐馆就餐。
这一个看似没有问题的约定,结果却恰恰出现了问题。
下班后,当小a开车于六点半准时赶到C公园门口时,却发现小b并不在那里。于是,他给小b打电话询问情况,才知道,此时小b正在东门儿等他呢,而他开车所到的地点是西门。他只好又开车继续向前跑了一段路,找到一个可转弯的路口调头返回,然后去东门接小b。为此,小a白白多跑了几公里的路程、多耗费了一点汽油。
【案例2】:体检出错了
一天下午,小a头痛,于是爱人小b开车带他去一家医院看病。经过医生的初步诊断后,建议小a做一下头部的核磁共振检查,以便于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由于该医院没有核磁共振医疗设备,于是,小b只得开车带小a去六公里之外的另一家医院进行体检。
到了那家医院后,在小俩口给医生介绍了此前的诊断情况和进行简单的交流后,医生便开始安排给小a做核磁共振了,并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做完了核磁共振。然后小a和小b在医院的等候室里排队等待检测的结果。又过了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核磁共振的影像照片终于出来了。当小a和小b拿着核磁共振的影像照片请医生帮助分析诊断时,却发现核磁共振的影像照片中没有自己要诊断部位的影像,因此也就无法诊断了。
经双方的再次交流才发现,这是由于在体检前,双方在语言交流和理解上出现偏差而导致的错误所致。于是,医院决定再给小a免费做一次体验,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体检只能安排在第二天进行了。
这使得原本只需做一次核磁共振的体验,最后做了两次,其结果是:
医院浪费了一次做核磁共振的医疗资源。第二天,小a和b又开车多跑了十几公里的往返路程,额外多消耗了一些汽油。
【案例3】:不语的沟通
一天下午,我去自家附近的一个公园散步,走到公园里的一个小广场时,看见一根胶皮水管正在广场的地砖上哗哗地流着水,而旁边不远的地方就是花草地。显然,这根胶皮水管原本是用来给花草浇水的,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使得它离开了花草地而跑到了广场的地砖地面上。此时,有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正在胶皮水管的出水口处兴奋地戏着水,而他的母亲则站在旁边看着他玩。
我本想走过去给小男孩儿讲讲道理,然后把胶皮水管放回花草地的,但是又一想,如果能由这个小男孩的母亲来做这件事,效果就会更好、更有意义的。于是,我停下了脚步,看看正在流水的胶皮水管,看看小男孩儿,又看看那位年轻的母亲,然后做出要走过去、又止住了脚步的举动。
那位年轻的母亲读懂了我的意思。只见她走上前去跟小男孩说:“水管里的水流在地上,是不是很浪费水呀?是不是应该把它放进花草地里给小花小草浇花喝呀?”。就这样,她引导着这个小男孩儿把正流着水的胶皮水管放回了花草地里。
这是通过肢体语言沟通带来的环保效果。
【案例4】:说给自己的话
贾先生是一位多愁善感、疑心较重的人。有一段时间,他总感到自己的嗓子不舒服,怀疑自己一定是得了什么病,于是,他前往本地的一家医院看病。医生看完后,对他说,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让他多注意饮食和休息,并要心情开朗些。可是,他仍有疑心,于是,又前往另一家医院继续看病。这家医院得出的结论也是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这样的诊断不但对他于事无补,而且,他感觉自己的嗓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他怀疑自己一定是得了什么特别的病,由于本地的医院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因此未能查出来。于是,他又选择了一家全国的知名大型医院,然后乘坐火车前去看病了。
结果,这家全国知名的大医院对他的诊断情况,与前几家医院的诊断情况都是一样的。
几天之后,当他乘火车从这家全国知名的大医院看病回来时,他嗓子的“病”也就真的好了起来。
究其原因,他前期“病情”的发生,和后来“病情”的痊愈,都是他潜意识中自我对话的结果。在前期,由于他疑心重,潜意识中说给自己的话总是消极的,因而加重了“病情”;而后来,“病情”之所以能够痊愈,是因为他潜意识中说给自己的话应该是这样的:既然这家全国知名的、权威的大医院都诊断我的噪子没什么问题,那应该是真的没问题了。
他的心结解开了,“病”也自然就好了。他原本因可能继续看“病”而白白消耗的各种资源,也因此而节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