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口味贼重的鸡汤:“人生最难的就是突破自己”
同样的说法,类似“战胜自己”、“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之类。实际上很难从这些鸡汤了找到真正获得力量的地方。
因为自己打自己,无论从人性上,还是方法上,都很难下手。和自己内在进行对抗,不说获取突破和能量了,可能带来的都是挫败和失落。
然而在一部娱乐无厘头电影里,一句台词却把这类鸡汤升级了。
“你永远出不去自己设定的密室!”
这句话的高级之处,在于我们打破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设定的“密室”,相比于“突破自己”、“战胜自己”,走出自己设定的密室,是我们有了自我觉察的第三人称视角,反而更容易把突破,变成行之有效的行动。
我们通常会给自己设定那些“密室”
有一次和客户吃饭,一盘硬菜吃的七七八八了,突然飞进去一只苍蝇,招呼服务员过来,服务业很紧张,问我们是吃出来的,还是吃一半看到苍蝇飞进去的。我们很实诚,也没打算为难人,就告诉服务业不要紧张,这是吃的差不多了飞进去,也不用给我们换新的,端走就好了。服务业就要端走的时候,客户补了一句:挺好的饭店,还是要注意一下,别有太多苍蝇,对你们生意影响不好,并不是谁都像我们这样不是很计较。
结果服务员又着急了,一个劲解释:对不起,对不起,这事我们一点办法没有,我们有些客人吃饭时要求打开窗户,外面黑里面亮苍蝇自然就飞进来,这种问题就没法解决啊。我笑了,我就告诉她:一定有办法的,没事,现在请先把这盘菜端下去吧,谢谢你。
我们来看,这位服务员,是不是进入了自己设定的密室?
客人要求打开窗户,我也没办法啊----这是密室的一道墙;
开着窗子,屋子里亮,苍蝇和飞虫都会进来,挡不住----这是密室的第二道墙;
飞进来这么多虫子,就有一定机会掉进客人的饭菜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时时刻刻喷杀虫剂吧----这是密室的第三道墙;
我是一个小服务员,除了道歉,我真的没法解决饭菜里面有虫子的问题啊----这是密室的第四道墙。
至于密室的天花板----我们的饭店就这样了,客人您看着办吧。
服务员把自己,还有她所代表的的这部分饭店的口碑,就完美的装进了这个“密室”里,而可悲的是,按照服务员的说法,饭店、服务员和倒霉的客人,似乎都是没有责任的,就连那只可怜的苍蝇----它也不想跳进热汤里丧命啊!
那到底是谁的问题啊?
服务员解释了一堆,唯独就没有对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客人的饭菜里,应该出现一只苍蝇么,不管是一开始就有,还是半路上飞进去?
如果觉得委屈,那就想想,自己能忍受自己的饭菜里随时可以有一只苍蝇吗?
每个人都给自己设定过密室,在密室的里的人,就丧失了寻找逃出生天的可能
服务员给自己设定了密室,所以她永远掐灭了“解决夏天客人饭菜里出现苍蝇”的问题。
她也失去了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的机会!
在听服务员辩解的时候,我没有把自己当成是遭受损失的客人,跳脱出来,不带任何情绪的听着服务员的解说。
我听到了一堆理由,一堆的无可奈何,唯一没听到的是:服务员有做过什么事情和努力,来避免客人的饭菜里出现苍蝇或虫子!
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有没有今日自己设定的“密室”
当我们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时,我们给自己找过借口么?
当我们完成不了任务时,我们抱怨过和我们一起配合的同事么?
当我们遇到困难,我们有过双手一摊、无可奈何么?
我们有没有孤芳自赏、感慨怀才不遇?
我们是否在无奈、颓废中唱起毛不易的那首歌: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
本该灿烂过一生
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
还在人海里浮沉······
可是,如果我们“转念”,就会发现哪里有那么多“借口”、“无奈”和“怀才不遇”,是我们自己否决了更多的可能性,然后把自己关进那些“借口、无奈和怀才不遇的哀叹”编织出来的密室。
当我们没有达成目标,要相信,目标难道不是自己定的么?就算是领导或公司给的目标,我们有没有分析过,能不能达成目标?为什么“我”没有预先想到、预测到那些“借口”中的事情?
当我们抱怨同事、伙伴甚至父母的时候,干嘛不想想“我”为他们做过什么?我提醒过他们?我激励过他们?我向他们表达过我要完成这个任务的迫切心情和必须的理由?
当毛主席还是个青年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塌糊涂的国家,凶横的军阀和帝国主义,麻木的底层人民,各种乱七八糟的学说和主义,于是他问了一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做过这样的发问么?我们是否弄明白我们所在系统的各方利害关系,然后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能够包容更多人,让更多帮助我们?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习惯性给自己设定“密室”呢?
人类是一个超级物种,当我们掌握“克隆”技术的时候,突然发现,神也不过如此:创造一个 物种!
人类最牛的就是我们有强大认知能力,而且我们认知任何一个事物,都会形成一个认知模型,我们再看到类似的事情,就会激发认知模型快速做出选择和判断。
于是,人类跑的不快,也没有尖牙厉爪,力量方面和野生猛兽动物更没法比。但是人类却可以捕杀比我们个体强大的多的猛兽----我们的认知模型,和这个世界客观现实高度一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学历高,读书多,骨子里隐隐约约就会有一股傲气----因为他们掌握了远比一般人更多的“认知模型”,于是,他们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无所不知。
他们看不起一般人;他们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他们总喜欢评价别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他们还喜欢很笃定的认定一件事情,从来不考虑其它可能性,只要有人提出异议,就觉得自己的脸面被打倒,然后出现对抗情绪,拼命的找各种理由证明自己是对,极端的人还会歇斯底里----飞机误机,就打砸机场;遛狗不牵绳,理直气壮;谁敢提意见,就是看不我······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谁不会遇到挫折?谁做事永远不犯错?但是那些骨子里傲气的人,他们会认为那些挫折、错误不是自己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都是那些无可奈何的倒霉“运气”,然后就躲进自己设定的“密室”里,要么愤世嫉俗,要么感慨怀才不遇,要么消沉低落、一蹶不振······
我们都忘记了一件事啊:人的认知模型,真的可以反映这个世界的全部么?
显然是不能的,如果能,我们躺平就好,还需要继续科研、继续学习么?
更何况,谁敢说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博学、最无所不知的人?
我们真的成了神么?
觉察,是破除自己设定的“密室”的唯一路径
当我们觉得困难,当我们走不下来,当我们想找借口,想甩锅,想把自己关进“密室”的时候,请及时的启动自己的“觉察”
闭上眼睛,让自己的“灵魂”(意识)脱离自己的身体,不带感情倾向,不带情绪,以旁观者的身份,用上帝视觉观察自己和自己所面临的这件事,然后看看了这件事有关联的所有人和事物,看看他们背后是否还藏着过去没看到的东西。
只有不断的“觉察”和“看见”,才会在貌似“无可奈何”的局面里,看到一条全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