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更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经过一个夏天的暑热熏蒸,此时做好养生,可以祛病延年。
中医认为,秋季这个节令应于肺,秋天的燥邪与寒邪最易伤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多在秋末复发,因此秋季养生保健的重点在肺。那么,季节过渡阶段该如何养生?
虽然已经立秋,但暑热并未消退,“炎热模式”切换为“凉爽模式”还需时日。在过渡期间,一方面要注意及时调理膳食,合理应对早晚温差,适量运动,另一方面要加强保养,立秋时节特别要注意。
一、起居调养:“早睡早起”忌贪凉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此节气中多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同时,入秋之后,昼夜温差大,而人体免疫力极大降低。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
二、运动调养:轻松平缓不过度
立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登山是立秋之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此外,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三、精神调养:安神养气莫悲秋
大脑底部的松果体,能分泌褪黑激素,它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欢。入秋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分泌增多,情绪自然就容易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要克服悲秋情绪,在精神调养上,应培养乐观豁达的胸襟,保持心情舒畅,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
四、饮食调养:重素养,慎进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乱补”。夏季因为高温,脾胃功能变差,人们喜欢吃清淡的食物,认为这样解暑,防上火。但其实夏季因为热量消耗大,更应该让营养补充全面。在低脂低盐的清淡饮食基础上,要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