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的斯亚贝巴,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之一——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作录。这一成功,既是现代人对古代人智慧的一种肯定,同时也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12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在河南民俗中,有冬至大如年一说,有吃饺子以防冻耳朵的习俗。从冬至起,进入数九寒天,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有“九九艳阳天”一词。
今天冬至,滑县实验学校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午餐为孩子们盛上热气腾腾的饺子,饺子一个个精致小巧,似耳朵,如月芽,极大地引起了孩子们的食欲。各班班主任趁此机会向娃娃们普及了这一看似遥远却又接地气的民俗文化,利用午餐,课间,让孩子们懂得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习俗,特征以及申遗成功的意义,借此激励学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意志。
任何一个群体的发展都需要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则来自于文化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从小了解民俗文化,对培养孩子爱国意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点,滑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做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