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地方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每年冷不是特别冷,热不是特别热,三九三伏最多两周有点体感不太舒服,尤其是冷天一般都在12月下旬到1月上旬之间,可昨天一场大风降温,一下子把最低温度拉到-14C°,据预报显示次日会更低,要到-15°C,一下子就感到风吹到骨头里,很不适应了。
从老家来到这地方也有些年了,对这里的一年四季,冷暖体会也习以为常,怎么着就觉得都没有今年冷得早,冷的干脆利索,不带犹豫,不带拖泥带水。
感觉冷与不冷是根据记忆来说的,对于我来说应该算是第一手资料了,为求得准确查了百度,20年内只在2018年强寒流来袭,最低温度低至-20°C其余一般都在-10°C—-13°C之间,而且也都在预期最冷的月份,不像今年才不到12月份,就突然间把低温拉到人们还没来得及适应的程度。
回忆了一下,大抵也就是有最低到-20°C那一年的寒潮期间,把儿子的耳朵给冻伤了,以后好几年都在还不是太冷的月份就先把耳朵冻得红肿,奇痒难耐。记得有人开玩笑说,是因为冬至没吃饺子的缘故。玩笑归玩笑,为保护儿子的耳朵,每年都早早地为耳朵做了重点给暖,带绒线帽,耳朵没见好,倒经常捂出人家一头汗。
一个偶然的机会,说起来冻疮,朋友告诉我一个偏方:用拉了秧的茄子根煮水,放至温热来洗,坚持数次,还别说真见好,应了那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老话,这简单易行的偏方不但治好了孩子的冻疮,重要的是治好了我的一块心病。此后再也没犯过,应该说是根治了吧。
想想过往的冬天,还是觉得没怎么冷就过到了春节,随之而来的也就该是万物复苏,紧跟着就是春暖花开和莺歌燕舞。有人说:过去了的日子不容易被记住,是因为忘却,好像都是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似的,只有眼下遇到的冷也好,寒也罢,正在其中,太现实了,才觉得不好过,是的,这说法我也同意,因为我的脑储存往往多记得好过的日子,那些冷热异常被记忆模糊也就不足为怪了。
还记得有年Ping安夜,我们部门老大,一个刚进入不惑之年精力超旺盛的头儿,硬是带领大家(叫了三辆出租车)去市内一家叫做Xiao肥羊的火锅店找快乐,尽情嗨,出来时尽管属于当地最冷的天时,大家却一个个满头大汗红光满面,很奇怪吧,居然没觉得冷。
再者说了,过往的那些个年的冬天大家忙,没谁顾着伤春悲秋或无病呻吟看雪景,落叶你随意落,大雪你可劲下,我们只管躲进小屋(暖气房)成一统,哪管东南与西东。
今年还真的特殊,居家的日子里经常隔窗远眺,树木从绿变黄,从郁郁葱葱到稀稀拉拉,又到只剩枝条倔强地指向天空,气温一夜之间降下有10多度。
即使出门,那车水马龙的日子却有点久违,人流细疏不就是更感到比起以往更冷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