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追求自己的平穩,才有可能追求人際關係的平衡
我們時常説到,在情商課的練習裏,我們需要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這些都稱之為‘共情力’。什麽是共情力?共情力是能夠感受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可是爲什麽,有些‘善解人意’的人卻覺得很委屈呢?
這裏,我們來說個小小的故事。 有一個明星,平常出門都是有很多的粉絲要求拍照。這天,他穿著簡單,戴了個帽子,來到一件咖啡舘。進門后,還特地找了個隱秘的位子坐下。點了咖啡后,便自個兒呆著。過了許久,老闆娘突然走了過去。不好意思的對那位明星說:“我知道你今天不想拍照,但是可以幫我簽個名嗎?” 明星擡起頭,微笑的點頭。
這個故事裏的老闆娘是個善解人意的人,因爲顧慮對方的感受,而不勉强對方的配合,反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配合那位明星。而這位明星在覺得被尊重的情況下,也選擇配合對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另一個故事。
有天,一群年輕人到火鍋店去聚會。大夥兒想刷刷鍋,飲飲酒,好敘舊,敘舊一下。進了火鍋店,老闆親自服務他們。幾句話說下來,竟然和老闆熟絡了起來。老闆說得興起,拿了個椅子就坐了下來。年輕人都各個面面相觀,可是卻沒說出拒絕的話。大概是知道老闆也是個好人,可是當天晚上的聚會變成了火鍋店老闆的個人口水秀。
這群年輕人心裏應該覺得委屈,無法說出來,怕傷害到了那火鍋老闆。
我們需要‘善解人意,但是是恰如其分的善解人意。過度的善解人意的人,無法成爲有力量的人。因爲他無時無刻都在對讓自己以成全他人。而過都得善解人意的人,無法拒絕或提出任何要求。因爲,他們必須考慮到別人的感受。而且,它會限制自己對於他人的期望,而導致無法付托于任何重要的任務。日久纍計下來,善解人意的人去逐漸消失生活目標。同樣的,過度善解人意也是一種溺愛,會讓對方無法自己承擔重大的決定。
過度善解人意的人也容易感覺寂寞,因爲他們容易招惹被照顧族群。其他人,都喜歡找他們傾述,可是卻沒有人能夠聼他們的情緒發泄。別人會經常忘記他們也有脆弱的時刻。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我们的善解人意,也不是每个人之8值得我们的善解人意。别执意的挥霍自己的资源,善用它,那么它才会善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