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鱼/排成队/往前游”,或许我可以将其改成“窗外的车/排成队/往前游”,而世界是一个巨大的鱼缸。为什么是在游,不是开,更不是飞?游是一种带有凝滞感的厚重的状态,是与流体阻力的对抗,是一种自矜又节制的孤独。游,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时间的凝重与缓慢,有条不紊。
我那天在街上远远的看见一个穿着深红褐色棉衣的老妇人步履缓慢而坚定地逆行在缓慢向前游动的车群中间,身影时隐时现,旁若无人。那一瞬间我受到了一点冲击——老人像是掉队的鱼,逆流的过程中漫不经心地生出一种对周遭一切蔑视的情绪。
随之而来的,空气在我面前变得像晃荡的半凝固体,世界变成了鱼缸。每个人的行进都毫发毕现。
快与慢,一对反义词。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自被构想、被发明的那一刻起,它所追求的便是速度。社会发展的速度,人类忙碌的速度,与汽车的速度患难与共,生生不息。在一个速度至上的世界里,汽车——以及它家庭里的其他成员——火车,飞机,轮船,诸如此类——的重要性,被放大和夸张,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们更新换代的速度让地球这个缓慢生长的大鱼缸瞠目结舌。换代目的有很多,安全性能,外观,舒适度……但最重要的还是速度。
快,必将导致对轻的追求。试图减弱流体阻力的设计,对各个零件不断的愈加精细的调整,都做着让车更快的尝试。摆脱地心引力成为一种热望,轻盈成为一种象征,时间的凝滞感被抛弃,从游到飞,只需要一脚油门。
我们无法评判快和慢哪一个更好更合理。快意味着轻,慢则指代了重,用米兰·昆德拉的话说,轻和重的划分对于我们而言未免过于简单幼稚,实际上也不该有好坏之分。但他又说,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追求速度的汽车和人类,或许终有一日抛弃重力的约束,“整个生命在灿烂轻盈中得以展现”。
但这个设想成立吗?灿烂轻盈,不会等同于无拘无束;世界的熵值只增不减,汽车还要排成队向前。
请注意“排成队”,不管是鱼,汽车,还是人类,一定是存在于某种约束力下生活的,可以是这个宇宙的常量,亦可以是道德法律习俗。这是生活施加的无法避免的重压,亦是对抗熵增大的自然形成的某种不自然、却必须存在的要义。追求更快的汽车,会有一个来自自然界或者物理学说中的某些知识局限约束的极限值——可能远小于光速;人的存在,虽说是万物尺度,却又同样存在有来自体力和智力的限制——决定了我们生存的某种意义上的困境。这些事实,毫无疑问,制约了我们对速度的无限追求,也想我们展示了一个彻底丧失制约轻盈的不可能性。那么,人类对于速度的追求,不管是汽车的,抑或其他——更加显著的办事效率,更加的忙碌。永无止境的追求会将这份轻盈逼近临界,下一个瞬间,沉重的威压将不期而至。
未达临界前的轻盈同样象征了另一种沉重——那是一种缺乏让人安定的因素的游离和不安,以及汽车常常作为封闭空间所象征的隔离——而节制的孤独感会被放大成为一种泛滥。
于是汽车又回到了游的状态,排成队,向前。红衣老妇人依然在车流中行走,世界继续在相对的平衡与绝对的制约拉扯之中蹒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