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开篇的导入部分,第一个班级我采用的是联系前一节课的谁轻谁重,由重量过渡到形状。
但是这节课上完之后,我就在反思一个问题,去认识物体的形状能够在生活上帮助到孩子什么?
所以我就把导入部分改为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帮助王老师来收纳,因为在生活当中,收纳的过程中就是很需要考虑物体的形状,怎样做到用仅有的空间收纳的更多更整齐?
2.在导入部分的修改后,又有相应的问题出现了:如何在形状与放置方式中间给孩子们“搭个桥”让他们去联系起来?
这个时候我就看到了北京空中课堂当中关于《认识物体的形状》这节课环节的设计,在收纳放置之前,先带着孩子们去认识这些物体的,并与生活当中常见的物体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