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幕,在我心中定格(原文)
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母爱总比父爱更多,母亲的关怀总比父亲的多,母亲的微笑也总比父亲多。对我而言,这一切也不例外。
总之,在我的记忆中,总是母亲的笑,父亲的怒;母亲的爱,父亲的骂;母亲的夸奖,父亲的责怪。在我眼中,父亲对我总是那么冷漠。
再一次回忆起,我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时,脑海中浮现的总是母亲在寒冷的夜晚给我盖上暖和的被子,而父亲在炎热的夏天却很少给我零花钱去买冰淇淋;母亲总是在我放学回家后,为我准备香喷喷的饭菜;而父亲却是在我考试失利后,再给我一次劈头盖脸的批评。
然而,对待父爱的重新审判,父爱的冷漠,却让我措手不及。
这一天的暖阳依旧灿烂无比,我与父亲一起去金山公园玩。此时正逢炎热的夏季,池子里满是莲花。父亲指着池子里的一朵,问道:“这是什么花?”我回答道:“这是莲花啊。”一路上,父亲都一如既往地沉默,他似乎透过池子里的莲花又想到了什么。过了一会儿,父亲又拉过我,问道“这是什么花?”我不禁感到奇怪,父亲怎么会不认识莲花了呢?但我还是耐着性子又重复了一遍:“这是莲花。”
可等我说完,父亲又一而再再而三问着相同的问题。这下我可没了耐心,冲父亲大声吼道:“是莲花!别再问了!”父亲却似乎走了神,但一点儿也没有生我气的意思,用着略带怀恋的语气讲道:“还记得几年前,在你四岁时,我牵着你来到这里玩儿。你因为好奇而显得十分兴奋,然后不停地问‘这是什么花啊?’足足有12遍,但每我每次都耐心地回答你,说‘是莲花’。想你还小,好奇心很强嘛!”
我不禁怔了怔,父亲的话让我感到了一丝丝的酸楚。一时间,把我对他的不耐烦全都勾走。微风拂面,带着淡淡的莲花香,把这一幕定格在记忆中。耳边萦绕着父亲的那段话语。
我躲过他看着我的无奈目光,用袖子偷偷擦了擦眼角,眼前又恢复了明亮。望着那一池美丽的莲花,透过它们,我仿佛懂得了父爱。(沈梓萱)
【评语】
这篇也是小升初的孩子的作文,这个孩子是因为第一次选材有点空,不太好写,第二次重新写了发给我的电子稿。
整篇文章有一个亮点戳中了我,就是:孩子长大了,父亲用试探的语气故意一个问题重复几遍。这一举动一下子就激怒了孩子。而父亲却不紧不慢地把往事讲给暴怒的孩子听,孩子小时候同一句话问十几遍,父亲都会耐心回答十几遍。
除此之外,文章的扣题力还是比较差的,开头完全不知道怎么引题。
那一幕,在我心中定格(改)
随手翻开一本书,唐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映入我的眼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吟诵着这首诗,我不由得想起与父亲游金山湖的那一幕,心中满是愧疚。
那一天,六月的阳光格外刺眼,我与父亲一起去金山公园玩。金山湖里满是莲花。父亲指着池子里的一朵,问道:“这是什么花?”我回答道:“这是莲花啊。”父亲定定地望着莲花,沉默了一会儿,又拉过我,问道“这是什么花?”我不禁感到奇怪,用怀疑的目光看向父亲。心里疑惑,父亲怎么会不认识莲花了呢?但我还是耐着性子又重复了一遍:“这是莲花!”不过语气中已经透着不耐烦。
可我刚说完,父亲忽然像失忆了一般,又一而再,再而三问着相同的问题。这下我可没了耐心,把手一甩,满脸怒气地冲父亲大声吼道:“是莲花!是莲花!请你别再问了!”父亲却似乎走了神,陷入了沉思中,却一点儿也没有生我气的意思。
他忽然抬起头,眼光穿越那荷花接天映日的金山湖,用着略带怀恋的语气讲道:“还记得几年前,你四岁,我牵着你来到这里玩儿。你因为好奇而显得十分兴奋,然后不停地问‘这是什么花啊?这是什么花啊?’足足有12遍!我每次都耐心地回答你,说‘是莲花’。那时我想你还小,好奇心很强嘛!想想你一遍又一遍询问的神情,真是天真可爱。一转眼,你都长这么大了,可以和我顶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他脸上的神情在飞快地变化着,时而陶醉,时而沉思,时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