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在回北京上班的高铁上给我发来了一条微信:
我打算6、7月份的时候辞职回南京,好好准备下留学的材料。你觉得我现在去美国留学读研算晚么?
因为几年前就知道闺蜜有出国留学的计划,现在看到她终于要开始付诸实践了,挺为她高兴,我也没多想就回复:
不晚啊,我觉得出去留学一段时间还是有必要的,哪怕不是去读什么很高的学位或者很牛的学校,但是这段经历对个人眼界和生活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闺蜜秒回:要么怎么说爱死你了呢,三观太特么一致了。
我这才反应过来,大概是闺蜜把她的留学计划告诉别人,结果别人都觉得这个年纪还要辞职去留学太晚了,所以也来问我。
世界这么大,永远值得我们走出去看看:
记得知乎上曾经有个类似的问题:已经工作三年,即将留学三年,值得吗?点赞排名最高的回答是:普通玩家选择标准配置,高级玩家选择自定义配置。
同样的问题,在网上随便搜搜就有一大把,大部分回答虽然都是“看你自己的选择”,可是背后的分析逻辑基本上都是:是不是打算在国外找工作、是不是打算移民。如果两者都不是,那么到这个年纪,没必要放弃在国内已经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先不说看上去稳定的生活,就一定是“稳定”的吗;单说为了安全感就放弃人生的所有可能性、还未过而立之年就过着一眼就看到头的无趣生活,又有谁愿意呢?
大多数人的人生终将归于平凡,但这不代表着我们就应当随波逐流过完这一生。毕竟世间有大美,无论何时,都值得我们走出去看看。
留学,真的不必赶早:
我个人也曾经是留学大潮中的一员:在我的前几届,只有特别特别牛逼的大神才会拿着奖学金出国;从我这届开始,只要是经济条件尚可的中产家庭,哪怕全部自费,也会将孩子送出国读书。至于土豪们,更是从小学开始就将孩子送到国外。
我们听了太多年纪轻轻就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也听了更多因为没有赶早而过得不如别人的例子,所以每个人都生怕自己被别人落下,每个人都很焦虑地想:我到现在还没有毕业/ 没有出过国/ 没有结婚/ 没有买房,是不是太晚了?
李笑来在专栏里说过,“早”并不是一个先发优势。新闻里有太多小留学生酿成悲剧的报道了,而有过社会经历的人,往往拥有更大的内在驱动力,能够去真正的学习和体验,不辜负这段留学时光。
就拿我自己来说,虽然留学期间的履历拿出来也算是above average了,但是当时年纪尚小,还不懂得充分去利用学校和专业的资源促进自己成长、多去拓展自己的技能,现在想来还是有点遗憾的。
任何时候,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留学可能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在遍地都是海归的时代,无论在哪个国家留学,高等教育投资的回报都在一路下降。好不容易毕了业,到了社会上才发现,有一个海外学历并不代表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不代表将来就能过上人生赢家的生活。
但这并不能说明“读书无用论”,只是说,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父兄辈们读大学的方式来读书了。
更何况,出国留学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完成个人认知模式的升级。我们都知道,人和人的差距不是来自于年龄,也不是来自于背景,而是来自于认知模式。而认知模式,本质上是我们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造就的。
其实判断一件事值不值得做很简单,就是:这件事情能让我获得成长吗?
辞去工作去一个陌生的国家留学,从短期来看,可能是浪费了两年的职业上升期、浪费了两年的赚钱机会、放弃了原本稳定可预期的生活模式。可是从长期来看,留学所带来的经历和思考,确是能够迅速完成认知模式升级的一种方式,这种回报是长期、指数型增长的。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留学的成本在可负担的范围内。
回到一开头的问题:28岁出国,算晚么?
当然不算晚。
事实上,28岁开始做任何事情,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