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币圈开始流行讨论搬砖了!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搬砖:
就是把币卖给出价最高的交易所,而后买入这家交易所比其他交易所卖价低的币种,再把币卖给出价更高的交易所,如此循环。
打个比方说你去市场买砖 对比了几家供应商的报价--有报价1.1,1.2,1.3--后选择了出价最低的那个--好比是1.1一块砖 买了10块 共计11元,本来这就结束了,但你灵机一动 "如果把这10块砖卖给那个出价1.3的 不是赚了2元,然后那边如果再有便宜鸡蛋我再买点,再拿到这边转手,再买进1.1的砖 到那边去卖掉这该多好! "what can be wrong!?
我是个业务人员,去过很多地方,听过很多朋友的很多故事,有一次我去乌鲁木齐,一个A8朋友和我说了他的发家史:
我做现在的生意之前一直是在打工,后来结婚了,就想做点什么生意,但那时家里没钱,也没有门路,于是我自己一个人出来考察 发现乌鲁木齐的电脑配件价格很高,一个电源线比如成本是5块钱 当地批20几块,于是我借了点钱 开了家小店面,他说别人卖20我卖15 一下子生意就做起来了,卖15被同行骂死了 都说我卖便宜了。/*说到一下子生意就做起来时 他两眼放光。*/他继续说:那时候生意也好,货经常是供不上,毛子--边界其他国家的人--来订货都是大批量,你跟他说仓库没货也没事 他把全款先打给你 你只要抓紧给货就行,那个时候生意多好……。后来话峰一转 现在不行了,马云搞了个阿里巴巴,毛子都直接去厂家订了……。
倒爷: 这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很流行的一个词。泛指那些能拿到国家稀缺指标而后高价转手赚钱的人。但这仅仅是倒而已,爷字是怎么来的呢?那个时候管这叫投机倒把,是违法的,而能拿到这种稀缺资源还能卖出去的都是有些身份的爷。
这些转手交易赚钱的存在基本条件是:
1.信息差
2.垄断
我曾经和一个福建商人吃饭,他说了他的故事:
我做了40几年生意了,我做过很多生意,我很小就出来做生意了,一开始做…赚了钱 后来生意不好了 我就问老乡,老乡说卖手机好,于是我就卖起了手机 赚了钱 后来又不怎么赚钱了,我又问老乡 老乡说卖陶瓷,于是我又干起了陶瓷生意,后来木材,后来铝材,到现在又不怎么赚钱了,我再问老乡 老乡也沉默了……
我们中国有句话叫浙商闽商遍天下,他们无疑是我们中国最会做生意的群体--看过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的人大多会认同这个观点。
在微信,淘宝--信息高度流通的时代,物流高度发达的时代,靠倒卖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所以我是不能理解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还能靠倒腾赚钱的,那样能赚到钱的前提是什么?答:人的非理性行为,或者是别人或者是自己。假定自己比别人都聪明一些。
更多的是确认偏误罢了。当你把1.1的砖搬到曾经1.3的摊位的时候,现在的价格有可能低于1.3 有可能高于1.3,如果你卖到1.5你会因为转到了钱而深信自己的逻辑。但也许原来的交易所也涨到了1.5。也许跌到1.2,你觉得花了那么多时间 还有旷工费和2-3次交易的交易费变得不划算了(其实一次完整的搬砖至少有两笔旷工费和5笔交易费,)于是你等一等,结果也是两种:
1.跌。
于是你握着不放(因为已经至少损失了时间和旷工费还有讨厌的提前确认损失)。
2.涨。
涨是唯一出路,然后卖掉,回到之前的确认盈利。
总结:搬砖看起来亏的不过是旷工费,涨却很让人开心,是风险很小,收益不错的行为。可却容易掉进确认偏误中,是注意力的坑!热爱生命 远离搬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