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感知自卑与超越这个话题,是在樊登读书会里听到一本书——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阿德勒在书中提出: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通存在的事实,这是因为他们常仰赖成年人的生活,且一举一动受到成年人的控制。当儿童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行动的借口时,便发展成神经性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形成"自卑情结"。
我没有做过任何心理学学术上的研究,而关于自卑,就在最近,我听到了一个让我瞬间泪如雨下的故事。
一位妻子,在外界看来一切都好,在深圳有自己的酒店管理事业,还和老公一起经营葡萄酒贸易生意,车子、房子、孩子都有。所谓家庭、事业双丰收,却曾经自卑到老公在喝醉酒,踢倒小区的公用自行车,乱发酒疯反手甩了她一巴掌后,竟然卑微到失去了反抗的勇气,还可以从老公的角度出发为他考虑,不断问他,是不是一年之内结婚、买房买车这些压力太大了。
其实,她也不是内心波澜不惊的应对这些事,而是大多数时候习惯了好人的面具,久了在亲近的人面前也无法摘下来。本应是被人宠着呵护着的公主,结果一不小心被贴上了贤妻良母的标签,然后成了便利贴女性。
我无法追究这位朋友的小时候经历了一些什么,之所以感触良深,是因为我觉察到自己也有这样的讨好模式,很小就有,卑微到不敢和任何人发生冲突,不敢轻易发脾气,只会让情绪在内心奔腾、消耗我的行动力和语言表达力。
而现在到了接近30的年纪,我反而倒回去了小时候的任性。多了很多勇敢、任性,换句话说是尊崇内心真实的感受,敢于做自己了,敢于diss很多让我不爽的人和事了。
这是我生命重塑的过程,就像一台电脑换了芯片一样。我很感激这样的变化,也很感激我做了两件事:
第一、2017年学习心理学,接触身心灵疗愈课程。开始向内看,了解真实的自我,然后又花了一段时间接纳真实的自我,我的不善言谈、我的不自信、我的不自律、我的逃避拖延。。。。。。并且慢慢不因为这些过当批判自己,只是去意识它们的存在。
第二、感恩身边的良师益友,在我一直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给我无条件的爱和包容,让我不断挖掘自己的优势。今年八月底,我突然萌生一个想法,想要分享一些个人成长的历程。很快,我组建了一个付费社群——《遇见未知的自己 习瑶分享群》,想把我一路从焦虑、恐慌、自卑、内疚的状态中走出来的心境分享给有缘的朋友。很顺利,社群到目前每天5-10分钟的分享,持续走了58天。
在这个过程中,我打开了自己的心,说了很多内心的自白,发现整个人轻松、通透了很多。那么这个第二件事就是持续不断的分享。
分享即释放,分享即疗愈,分享即清理。
想要超越自卑,找到那一件无需坚持,也能每天忘不了的事。
当你在这件事里找到价值和优越感,你的自卑就会自动消融,就像气球放置一段时间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