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32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第三章的第五节《痛苦的中国式家庭陪伴(一)》
1.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关系就是一切,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寻找关系(寻找陪伴)。
2.夫妻关系孤独冷漠,是因为他们完美的复制了各自的童年剧本。丈夫(像妻子的妈妈)只是一直陪在妻子身边,却没有亲密、没有交流。对妻子像他的父母一样 ,不打不骂,物质上充分满足,他觉得这就是爱,就是陪伴。但妻子感觉不到,只感到深深的孤独冷漠。
中国人特别讲究“团聚”,却不会给家人创造愉悦的,有情感流动的关系。
3.这种情况怎么去解决呢?
(1)除非双方意识到自己把童年的关系模式复制到今天的亲密关系中,否则难以获得幸福。
(2)让孩子从小就体验到和父母之间亲密流动的关系。
4.真正的陪伴,不在于陪伴时间多寡,而在于陪伴质量高低。当我们完全不想改变对方时,才可能真正陪伴对方。
(1)没人喜欢被说教,没人喜欢被控制。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传递的是“你不对”“你不好”“我不喜欢你”,引起的是对方的抗拒。
(2)很多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断的挑剔和指挥,让大人小孩都很累,而且很不开心,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3)那为什么想要改变对方呢?
因为看不见对方的真实存在,只看见我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正确”的对方。头脑中的想象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他会找到一万种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人不是机器,不能像纠正机器一样去纠正人。如果自己哪一天失眠了,是希望伴侣在旁边一个劲的教育你呢,还是希望伴侣理解你的晚睡,肯陪着你失眠,搂着你轻声聊天?真正的陪伴,是我不改变你,我只是“如你所是”的爱你。真正的陪伴只是关注,但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