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充盈得要流溢出来要冲涌出来,便渴望有人呼应他、收留他、理解他。
——史铁生
写文有一段时间了,每次涨粉或者获得喜欢,哪怕只是三三两两,都特别兴奋。自己的创作被人认可,让我很满足。就像是自己疼爱的孩子被别人夸奖长得俊俏,做家长的,嘴上说着“哪里哪里”,其实心里早就兴奋得不能自已“毕竟我孩子嘛”。
前些天,一个微信运营公众号的小编私信我,想要转载我的文章,我爽快地答应了,并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老友。只有在这些知根知底的朋友面前,我才敢稍稍嘚瑟一下。有个哥们儿很是羡慕我,所以他也决定要开启自己的写作生涯。
几天后,他见到我,一脸衰相地问,“小断,你哪来那么多灵感嘛?!我写文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感觉没什么可写的,也不知道要表达什么。难道还没开始我就已经才尽了?”
我拍了拍他肩膀,调笑到,“大概是你长得太帅,把才华都帅没了。况且,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写文的话,对自己别太苛刻,好好加油。”
说实话,那种才思枯竭的感觉,不只他有,我也有(当然不是因为帅~)。每写完一篇文,我都会有种灵感被掏空的感觉。有时候,我会接连好多天感觉真的没东西可以下笔。好不容易码了一大段文字,回头重读,觉得狗屁不通,然后气愤地一股脑儿全删了。“啪”,把电脑合上,转而去做其他有意思的事儿去。
闲下来仔细想想,假期在家里的那段时间,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只有小山村的宁静;朋友们也都不在身边,无人可以谈心聊天,所以,陪着我的只剩下孤独。正因为孤独,思考和回忆的时间就多了许多,思维的敏感程度也达到了一种相对巅峰的境界。文笔的好坏暂且不提,至少灵感从来没有出现过匮乏的状况。经常都是手边的这篇文章还没敲完,脑子里马上就有了另一个新颖的主题。
那种奔腾翻滚到快要泛滥的表达欲,急需找到一个宣泄口,在手指翻飞间,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屏幕里,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开学以来,周围的热闹似乎把属于我的那份孤独冲淡了许多。空闲时间要么得应酬生活上的事,要么得解决学业上的问题。而且,几个跟我私交甚好的同学也常常约我出去玩。想静下来写一些东西的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琐事打扰。常常构思文章到一半,有同学发消息让我帮忙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就先把写文章的事撂在一边,等过一会儿想写时,发现那个灵感已经抓不住了。
更加让人烦恼的是,跟外界的交流多了,整天看似很忙碌的样子,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忙碌些什么。快速更迭的世界,让自身的思维敏感度大大下降。每天都有生活中的各种戏码上演,还没来得及深入思考,就从眼前飞速闪了过去,就这样,渐渐地变得麻木、变得恍惚。把本可以很容易抓住的本质,从手中放走,只得到一个表像。看不穿本质,灵感自然也就不会浮现。
我们可以发现,原本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默默创作的那些天才们,一旦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一旦入世,他们的作品就会大不如前。他们作品质量的下降,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江郎才尽。而是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是孤独的他们。
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自己独立生活在小木屋里面,劈柴生火,钓鱼养花,把自己同世界隔离开来,找回了那份孤独。然后,才写出了传世散文《瓦尔登湖》。
当灵感枯竭时,我们也不妨学学梭罗,试着回到当初那种孤独的状态,避开车水马龙,避开熙熙攘攘。一个人去散步,一个去看书,一个人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任意发散自己的思维,把每一个毛孔都打开,来感知这个世界。说不定在某个瞬间,灵感就会突然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