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婆婆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为,我不喜欢她。
婆婆这个人——我要吐槽我的婆婆了,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才思泉涌、文笔流畅,收敛收敛,我还是客观地评价几句吧。
婆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几个,身体好,喜欢做苦力活,田里、山上,只要能来钱,她都肯吃苦。
但是,婆婆不喜欢做家务活,烧饭洗衣服都是马马虎虎,家里的卫生更是一塌糊涂,桌面上集满灰,脏衣服干净衣服也是随处可见。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婆婆啰嗦,烦起来那可真是要命啊,用村里人的话,对着石头都能说上几个小时,而关键是,话题没新意,没营养,永远离不开男婚女嫁、生儿育女,离不开左邻右舍、七姑八姨。只要有机会,婆婆就像是一个电量充足的复读机,不知疲倦地在你耳边喋喋不休。
所以,从认识我老公开始,我对婆婆的本能反应就是逃避,甚至是压抑着的厌恶。
但是,婆婆这个人有一个优点,也是非常好的优点:不记仇,永远都是哈哈笑着的。
好在,我不用跟婆婆住在一个屋檐下,她住乡下,我住城里,周末偶尔带孩子回去转转。但是,婆婆从来没有帮我带过孩子,一天都没有。
我压根也没有指望过婆婆帮我带孩子,我也不敢让她帮我带孩子啊。可是,没带就没带别总拿这说事啊。要说她的自我批评能力还是够强的,大女儿都十六岁了,这么多年,每一次回家,她都会说,哎呀,我这个奶奶没用啊,没有带过孩子啊。现在小女儿5岁,她又反反复复说这些。
说就说吧,不当回事就算了。反正是抱怨自己又不是抱怨我。可是,有些时候有些事,我还是忍不住要生气。小女儿上托儿所后基本都是我和老公带,双职工家庭,老公又经常加班,每天的生活基本也像是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心里也羡慕那些有老人帮忙的家庭。
但是,婆婆是只说不做的人,永远在检讨,永远不改变。我的辛苦挂在她的嘴巴上,絮絮叨叨着给我听,只是为了减轻她自己的负疚感(她自己认为老人是应该带孩子的)。心里,她未必觉得我辛苦。为什么这么说呢?
前几日,婆婆竟然跟我们说“听说好生三个了,你们再生一个吧!”
我一听就火了,按说对这种没文化的话题我应该置之不理,一笑了之。但当时,我那个气啊,我没有办法不生气!这么多年,我是怎么过来的你知道吗?你不帮忙也就算了,你碎碎念也就算了,你今天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当然这些话都是我在心里说的)我憋了很久,还是忍不住说:“你真敢想!”因为老公的姐姐在场,我没有多说,但是,哎,心里那个气啊!
这几天在看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里面有一节“为什么我们会生气?”
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如果我们认为“他让我很生气”,那么,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人。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
没错,婆婆让我很生气。我现在心情不好,是因为我婆婆的口无遮拦。从书中我了解到,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心情不好是因为我选择了指责婆婆,婆婆的话让我生气。所以我做出的是第二种选择:指责婆婆。然而,这样做于事无补。
如果我将事实和情绪剥离,听到婆婆说不中听的话,比如上面的话,首先做个深呼吸,考虑一下我的情绪,恼火。我为什么恼火?我恼火其实不是因为婆婆,而是自己觉得生活过得有些累,工作、孩子、家务,传统的观念认为婆婆应该帮我们,但其实我内心并不希望,一家四口的日子虽然累点,但更自由,都说婆媳关系难处理,如果婆婆来我们家,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矛盾呢。其实这样挺好。
再来思考婆婆这样说的客观原因:她的认知有限,她的性格让她说话不受控制,她这样说只是因为她主观上期待再多一个孩子,她并没有分析并思考这个问题,她只是说了这一句话而已。
这样看来,说出这样“不理智”的话问题在她不在我,这跟我并没有关系!我为什么要去生气呢?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确实如此啊,当个笑话听听,笑笑也就过去了。
这只是我的想法,但愿我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