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过一个20岁的小姑娘在海外环游的分享,通过和不同文化的碰撞,不停反馈自己,形成一套成熟的世界观,再去思考人生应该意义。
最终他给别人的建议:不给自己设限。
听到这话,十分吃惊,她的这种顿悟很成熟,同时她很年轻。
而对于大多数人生活早已被束缚受限。
我试着思考这问题,我们为什么被受限?
我得出结论,我们一直在做快速且正确的事。
如何理解正确的事?通过可以方法实现快速目标价值的事情。
本质上是一个效率问题。因为我们要快速获得正确反馈,减少思考。
但实际上,我们更需要的是体验感的颗粒度。
这词是我自己发明的,要明白意思,得从一次经历开始。
有次中午去小区下水果店买水果,我给水果店老板说了我要几斤之后,老板迅速随意拿了几个水果装袋上称,误差很小。他很自信的预估。
他是不是形成了自己对重量的评估系统? 称作为外部评估评价体系,如果出现较大误差,他也一定会察觉出来哪里不对。内外部反馈系统相互校正。
这可以被理解为经验叙事。就是通过各种感知体验判断一个事物的属性。
建立内部认知体系,形成价值观。形成主动人格,即人们常说的固执。
这个一定是一个非常漫长,不断优化调整演化的过程。
任何人一旦固化,你再用外部环境打破很难,而这将可能会影响一个人走完一生。
那怎么去保证自己的固化的东西,在环境看来是对的呢?
这是否又陷入了正确式固化思维?为什么不是世界观是错的?又或者是你所处的边界和空间有局限性,无法修正你的内部评价体系?
其实我们要专注的,应答是转移你评价体系空间,到能适应你自我的体系空间里去,而不是减少思考找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反复修正自己。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我自己的经验是错的 ?这又是一个固化的正确思维。因为你知道,错的就要改。
要习惯世界都是不确定性的,任何价值,体系,都在随时改变调整。已经没有正确错误可分。如果始终不断调整修正自己,你将会陷入无际的深渊。用远找不到自己合适的。
我们应该 坚持拒绝用不经思考的世界观修正自己,应该吧你认为的东西输出给世界,找到属于你的空间。
一直学习不思考的都是伪成长。
自问自答:
问题1:有哪些是你的安全范围?
答:基本需求,保证生命可以延续健康发展的心理状态。饥饿,物质,稳定关系。统计自己的舒适空间。
问题2:如果我适应之后不愿意去突破怎么办?
答:围绕自己的价值原力圈,随机拉入变量关系,适度打破。为什么是随机?就是减少自己的目的性,减少负反馈的影响。而是需要比较反馈的过程,建立观念的边界。
比如:想锻炼身体,我们知道健身是正确的选择,迅速去健身房办卡,自己没坚持下来,内疚对自己失望。
我们应该随机的选择健身,跑步,控制饮食等等方式,不把结果注定在某一个结果上面。相互比较更适合。
总结:多做小选择,少做大决定。小选择随机,大选择恒定。
把同类性结果分类,找共性和特性因子,挖掘自身原力的适应性。
一旦安全感确定后,就保持这个原貌,继续随机投入。
问题3:看书对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反馈?
答:大部分是负反馈。谁掌握评价体系,谁就决定一个人的表现。
问题4:如何变成正反馈?
答:首先很难,吸引你的东西肯定是自己觉得有用,也一定是自己不擅长的。
所以,当作者占领知识高地,建立权威,打破你鼓固有认知体系很容易。我们要的是修补和固化原力,不是重建。可能找漏洞,反权威意识是很不错的方法。又或者说,去思考作者怎么去思考。把知识当人看,是人就有楼栋。试想把自己和作者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去思考,建立找到对话感。找到逻辑漏洞思考起源。推导作者的想法。找到他的边界和局限性。再强化塑造,丰富自己的原力认知水平,找共性,修补不重建。
问题5:如何运用正负反馈两种不同结果?
答:正反馈是扩大边界,继续往前走,填补空隙。负反馈调整自己,适应边界。
问题6:过去犯的最严重的错误?
答:以前思考的原力理论,是重要的,欲望和现实落差是驱动一个人改变的根本原因。
我方向对了,但用法错了。以前我不是在增加原力,而是在担任更多角色和包袱设限。
我找到了原力点,但是我没有继续转动。新环境就是反馈。让不适应成为常态。
角色设定理论有问题,角色越多,局限太多,这就是设限。
有限只有做好一个角色,其他身份 ,就勇敢任人唾弃。